在美國,隨著比特幣ATM(虛擬資產交易機)逐漸普及,越來越多人將其作為現金與加密貨幣轉換的便捷工具。然而,這類裝置也成為詐騙案件的溫床,引發各界關注與爭議。雖然部分地區已祭出禁止措施,但專家指出,這類禁令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
根據 CryptoNews 的報導,截至目前,美國使用加密貨幣的人口已超過 5,500 萬人,遍布全美的比特幣ATM數量亦達數萬台。這些設備可讓用戶以現金購買數位資產或進行加密貨幣交易,作為傳統金融系統的有力補充。隨著預期將推動穩定幣(Stabelcoin)流通的 GENIUS 法案進入立法階段,市場分析認為該法案一旦通過,將進一步推動比特幣ATM的使用需求。
但與此同時,利用 ATM 進行詐騙的手法也快速蔓延。犯罪分子常冒充警察等公務人員,編造緊急情境誘導受害者把數千美元資金透過比特幣(BTC)轉出。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 2024 年統計數據指出,共有 10,956 件與加密貨幣ATM相關的詐騙通報,造成總損失約達 2 億 4,670 萬美元(約新台幣 342.8 億元)。與前一年相比,案件數增加了 99%,損失金額則成長 31%,顯示情況日益嚴重。
面對此一趨勢,華盛頓州的斯波坎市(Spokane)等部分地區祭出限制措施,甚至禁止所有比特幣ATM的設置。不過,這類做法遭到批評,認為與封鎖電子郵件以防釣魚詐騙無異——忽略了此類犯罪本質上是利用人性的弱點,而非技術漏洞。評論指出,禁止ATM的存在,並不代表詐騙會消失,只可能迫使犯罪手法轉向其他管道。
各方已提出更務實的解決方案,包括直接將加密貨幣ATM當作「防詐機制的第一道防線」。例如在用戶使用ATM操作前,可透過螢幕顯示警示訊息,提醒交易不可撤回且具匿名性,或是導入交易行為分析(profiling)功能,自動辨識可疑操作。此類機制在傳統銀行ATM與匯款服務中已有先例,成效顯著。
部分地方政府亦採取預防措施,如密西根州的格羅斯波因特帕爾姆市(Grosse Pointe Farms)便引入事前註冊制度與警示機制,無須大規模改建ATM設備,即可加強公眾對加密貨幣詐騙的警覺與認識。
評論指出,全面禁止虛擬資產交易機,恐將影響數百萬合規用戶的權益。在川普總統推動金融創新與自由市場的政策基調下,對抗詐騙應著重於「科技導向」的策略。只要ATM業者定期更新詐騙防制機制、提供用戶友善的警告設計,各州政府則施行統一政策,加密貨幣生態中的重要基礎建設將可 在保護使用者的同時持續發揮作用。
重點詞:比特幣ATM、虛擬資產交易機、詐騙、加密貨幣、比特幣(BTC)、穩定幣、GENIUS法案、川普總統、區塊鏈生態系
評論:在加密貨幣與傳統金融融合的關鍵時刻,與其禁止科技設備,不如強化配套與教育,才能真正保護用戶並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