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顯示,美國新藥開發公司 Windtree Therapeutics(WINT)即將自美國那斯達克(NASDAQ)交易市場下市。該公司原希望引入加密貨幣幣安幣(BNB)作為戰略資產,以強化財務體質,然而市場反應不如預期,股價不升反跌,最終不符那斯達克的掛牌資格,被通知將於 2025 年 8 月 19 日除牌,並自 8 月 21 日開盤時起停止交易。
Windtree Therapeutics 早於 7 月宣布,將幣安幣(BNB)納入公司「戰略準備金」配置,同時獲得來自 Build and Build Corp. 的首輪 6,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83.4 億元)投資,並計劃透過後續增資募集高達 5.2 億美元(約新台幣 722.8 億元)。儘管消息初期短暫激勵股價從 0.90 美元漲至 1.19 美元,但旋即轉跌,半年內總跌幅高達 97%,顯示市場對該策略興趣缺缺。
評論:即使加密貨幣表現強勁,將其納入為企業財務戰略若無清晰規劃與透明執行,仍可能導致市場信心崩潰。Windtree 的案例凸顯了加密資產與傳統資本市場對接所潛藏的高度風險。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由加密貨幣支持者邁可·賽勒(Michael Saylor)創立的微策略公司(Strategy),雖於本週股價下跌約 9%,報收 344 美元(約新台幣 47.8 萬元),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有 143% 漲幅,近五年更飆升超過 2,200%,整體長期表現亮眼。近期他更透過公告調整自家公司股票發行條件,為後續購買比特幣(BTC)籌措資金,兼顧企業流動性與發展彈性。然而,對現有股東而言,也可能面臨股權被稀釋的風險。
目前幣安幣(BNB)自年初以來已上漲 53%,現報約 850 美元(約新台幣 118.15 萬元),展現其在加密市場的強勁表現。但正如 Windtree 案例所示,並非所有採用 BNB 作為財務戰略的企業都能因此受益。
總結來看,這起除牌事件反映出:「以幣安幣為基礎的企業財務策略未必保證成功」,更揭示了當加密貨幣導入傳統市場時,所需面對的結構性挑戰與潛在風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