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機構搶購以太幣潮再起,巨鯨入市累積資產創新高
美國機構投資者對於以太幣(ETH)的瘋狂搶購再次升溫。近期,多家上市企業紛紛公布規模龐大的融資計畫,並被發現大舉購入以太幣,與此同時,部分「巨鯨錢包」也出現明顯的累積行為,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這波熱潮很可能與美國即將公布重要通膨數據、市場對整體資產價格前景更為樂觀有關。
根據 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y 本週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文件顯示,該公司計畫透過發行普通股籌集約 24 億 5,000 萬美元(約新臺幣 3,405 億元),進一步擴大其以太幣持倉。該公司為涉足比特幣(BTC)挖礦業務的上市企業。幾乎同一時間,專注運動博弈科技的 SharpLink 也順利完成一筆約 3 億 8,900 萬美元(約新臺幣 540 億元)的股票增發,顯示其正積極調整資產配置,試圖透過數位資產分散風險與提升收益潛力。
許多分析認為,這類操作已不再是單純的短線投資,而是反映出對以太幣長期價值的看好。尤其是科技導向的企業,在其資產負債表中愈來愈傾向將核心加密貨幣納入戰略性資產,並採取長期持有策略。
根據鏈上追蹤資料,近日市場還觀測到一組新的「大型以太鯨」移動。該匿名地址集團透過 10 個新設立的錢包地址,一口氣買入總計約 13 億美元(約新臺幣 1 兆 8,070 億元)的以太幣。此舉甚至超越上週美國以太幣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流入資金規模約 10 億美元(約新臺幣 1 兆 3,900 億元)的表現。
評論:與其說這些大戶是為了短期投機,市場專家更傾向認為這是因應全球貨幣政策與匯率變動、以長期布局為導向的配置策略。
這場企業與鯨魚投資者的搶幣行動,與美國整體財政政策轉向有密切關聯。7 月 4 日,川普總統簽署「One Big Beautiful Bill」法案,美國聯邦總債務創下歷史新高,達到驚人的 37 兆美元(約新臺幣 5 京 1,430 兆元)。在財政支出上升、刺激經濟政策延續的氛圍下,聯準會(FED)可能重啟量化寬鬆(QE)的聲音再度升高。
若未來出現新一輪「流動性擴張」政策,市場分析師預測,比特幣價格可能依據其與 M2 貨幣供給量的高度相關性,上看 13 萬 2,000 美元(約新臺幣 1 億 8,348 萬元)。屆時,加密資產再度成為抗通膨與對抗法定貨幣貶值的重要工具。
綜觀,本輪以太幣的機構搶購潮,比起短線套利,更像是為預應未來經濟轉折的「戰略性配置」。當巨鯨們的資金流動開始指引市場方向,不排除以太幣將成為全球資產分布與資本進出的新核心。
關鍵詞:以太幣(ETH)、機構投資人、加密貨幣、巨鯨錢包、川普、比特幣(BTC)、美國經濟、資產配置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