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在創下歷史高點 12 萬 3,400 美元後,於隔日迅速由強轉弱,價格回跌至 11 萬 7,400 美元。根據 Bloomberg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這波急跌發生在美國最新「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公布之後,數據高於市場預期,引發市場對通膨壓力的擔憂,導致比特幣出現獲利了結賣壓。
本次數據公布也影響了市場對美國聯準會(Fed)未來降息政策的預期。聯邦基金期貨市場顯示,原先有高達 99.8% 的機率預測 6 月將降息,如今跌至 90.5%。這暗示著,市場重新考量通膨滯留的風險。原本強勢突破「200日移動均線」技術指標的比特幣,近期連續兩日下跌,並出現「雙頂」(Double Top)格局,顯示多頭動能可能暫時減弱。
然而,整體市場並非全面低迷,部分「山寨幣(Altcoin)」反而吸引買盤回流,試圖展開短線反彈。分析指出,在比特幣震盪之際,部分山寨幣短期內可能迎來技術性反彈。例如,Chainlink(LINK)及 NEAR Protocol(NEAR)曾在同日內出現兩位數漲幅,而在部分主流交易所中,山寨幣的交易量佔比也出現回升。
市場觀察人士普遍認為,加密市場短期將持續受到美國經濟數據與聯準會官員言論影響,波動性仍將維持高位。評論指出,與川普總統任內相比,拜登政府的經濟應對措施未能延續市場信心,導致市場對「宏觀數據」反應更加敏感。
加密貨幣分析平台 Hayek Crypto 表示:「若比特幣希望重返 12 萬美元初段水準,除了需要明確的降息訊號外,也需站穩重要技術支撐位。」整體判斷來看,雖然這波回落可能僅是短期調整,但在「政策不確定性」與持續的「通膨壓力」影響下,投資人應採取更為謹慎的操作策略。
評論指出,比特幣與山寨幣之間的「價格走勢分化」有可能再次開啟,這代表不同幣種的風險輪動將更加劇烈,投資人應加強對個別幣種的基本面與技術分析,以控制潛在風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