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X(前稱 Twitter)用戶 @crypto_rand 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分享,15 年前一則關於 100 枚比特幣(BTC) 的貼文再次引發關注。該名用戶轉載了一篇發表於 2010 年 8 月 12 日的舊文,當時一位網友聲稱剛完成了 100 BTC 的挖礦。這筆當年僅價值 6 美元的資產,按當前價格已漲至約 1,190 萬美元(約新台幣 3.8 億元),這代表比特幣自問世以來累計漲幅高達 198,333,000%。
該篇原文作者為網名「@javashaman」的克里斯汀·沃克(Christian Walker),他當年於 X 上發文詢問:「我現在算是富人了嗎?」當時比特幣價格約為 0.06 美元,他以區區 6 美元取得 100 枚 BTC,可說是早期採用者獲利翻身的重要案例。不過目前尚不清楚他是否仍持有這些比特幣,其帳號已多年未見活躍,原始貼文也已刪除。根據查看記錄,他最新一條動態發於 2024 年 2 月,其餘發文多集中於 2010 到 2013 年。
評論:這類追溯早期投資案例的貼文,不僅強調比特幣的升值潛力,也進一步引起對失聯錢包與「沉睡資產」的興趣。
這起 100 BTC 的案例也讓人聯想到比特幣創辦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神秘行蹤。根據記錄,他在 2010 年仍活躍於「BitcoinTalk」論壇,但該年年底後便不再露面,僅留下「我正轉向其他項目」的簡短留言,身份自此成謎。
比特幣從 2010 年初期的實驗性數位貨幣,成長為對全球金融機制造成深遠影響的「數位資產」,這段轉變體現在早期投資者的離奇致富故事中。100 BTC 從 6 美元翻漲至上千萬,不只是一組數字上的成長,更象徵了整個加密貨幣產業的時代變革。
評論:早期比特幣的價值飆升向世人證明,分散式系統與區塊鏈技術,從極客小圈子跨足主流市場的潛力,無論未來波動如何,其歷史意義已不可逆。
關鍵詞:比特幣、數位資產、中本聰、X(Twitter)、加密貨幣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