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Finimize 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著名宏觀經濟分析師琳·奧登(Lyn Alden)警示,美國財政赤字問題正日益嚴峻,長期下來可能有利於比特幣(BTC)等「數位資產」的發展。她指出,在聯邦債務快速膨脹、政治癱瘓導致財政策略受限的情況下,比特幣等「稀有資產」或將迎來結構性成長機會。
琳·奧登在受訪中表示,美國聯邦政府債務已突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 120%,約達 36.9 兆美元,且目前正以每季 1 兆美元的速度持續增長。她將此形容為一列「緩慢出軌的列車」,認為現行財政制度已陷入循環困境。她進一步指出,由於政治兩極化加劇,提高稅率或緊縮預算都難以實現,即使透過關稅等短期政策工具也難以對赤字問題帶來根本改善。
奧登分析,這樣的財政與稅收架構使政府收入高度依賴資產價格表現,反而導致在試圖削減支出的同時,經濟動能減弱、稅收減少,加劇了財務問題。「評論:這種負向循環有望刺激對比特幣等價值儲存資產的長期需求,因其不受政府干預、具避險性質。」
她指出,即便近期就業數據疲軟、美國製造業數值惡化、前 BitMEX 執行長亞瑟·海斯(Arthur Hayes)出售部分持幣引發市場短暫波動,但這些訊號實反映經濟轉弱,可能促使聯準會採取更寬鬆貨幣政策,進而利多「加密貨幣市場」。
展望比特幣價格表現,奧登認為「本輪牛市尚未結束」,預期比特幣於當前週期內有機會突破 15 萬美元,甚至再創歷史新高。她同時指出,未來比特幣的價格循環曲線將更趨緩和,或將呈現「類似大型科技股」的長期緩漲走勢,而非過往劇烈震盪模式。
針對目前少數企業大量持有比特幣的現象,她提到,儘管如微策略(MicroStrategy)或 Metaplanet 等公司已積累可觀的 BTC 部位,但相較於歷史上如 Mt.Gox 崩盤案例,集中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她認為,「評論:市場真正的潛在風險並非資產集中,而是過度槓桿與投機情緒形成的泡沫。」
對於整體經濟與科技走向,奧登總結道,自 2020 年疫情爆發後,物流供應鏈瓶頸與印鈔政策導致全球進入「通膨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稀缺資產如海岸不動產、黃金與比特幣的價格仍具上升空間。她也樂觀看待 AI 對勞動市場的影響,認為雖然短期內將在白領工作上造成衝擊,但長期將提升整體社會生產效率。
最後,奧登強調,我們正處於一個「危機與轉型交會」的時代,未來能否掌握主動權,取決於人類如何運用新技術打造可持續的經濟架構,而比特幣等去中心化資產將在這條路上發揮日益重要的角色。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