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幣(ETH)近期創下今年新高,價格在近一個月內飆升近 50%,突破 4,000 美元(約新臺幣 5,560 萬元)。根據 CoinGlass 的數據顯示,本輪漲勢背後原因包括機構投資人強勁買盤、ETF 資金的流入,以及市場對實體資產代幣化的高度期待等多重因素交織。
根據 CoinDesk 的報導,於 8 日(當地時間)以太幣在美國交易時段內一度衝上 4,047 美元(約新臺幣 5,628 萬元),刷新自 2024 年 12 月以來的最高紀錄。當時隨著川普總統再度當選,美國出現傾向支持加密貨幣的政策氛圍,使市場對以太幣前景更為樂觀。
然而隨著價格急升,預期以太幣將下跌的空頭投資人受到重創。CoinGlass 資料顯示,僅在過去 24 小時,就有高達 1 億 3,400 萬美元(約新臺幣 1864 億元)的空頭部位遭到強制平倉,突顯多頭力量的強勢反撲。
本次行情推升的主要推手之一,是「機構需求明顯攀升」。據報導,包括 SharpLink 和 BitMine 在內的多家主要公司近日共購入數十億美元等值的以太幣,目前兩家公司持有量合計已超過 300 萬顆,總價值逾 120 億美元(約新臺幣 1 兆 6,800 億元)。其中光是 BitMine 就握有約 83 萬顆 ETH,估值達 52 億美元(約新臺幣 7,228 億元)。
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維塔利克·布特林)亦對機構參與的增長表達正面看法,但同時提醒業者勿過度依賴槓桿。他警告道,過度借貸恐將損害治理結構與系統的穩健性。
另一方面,在 ETF 領域中對以太幣的投資需求也相當踴躍。僅 7 月份,ETF 資金流入金額就高達 50 億美元(約新臺幣 6,950 億元)。進入 8 月後,以太幣 ETF 的資金流出天數甚至少於比特幣(BTC) ETF,代表短期內市場偏好可能向以太幣傾斜。評論:這一現象顯示,以太幣已逐漸從比特幣的「跟隨者」,發展為具有獨立價格驅動力的資產。
此外,資產代幣化領域也開始出現巨頭動作。包括黑石集團(BlackRock)與羅賓漢(Robinhood)近期不約而同加強以太幣為基礎的實體資產代幣化市場佈局,為以太坊網路的應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市場對未來價格展望抱持樂觀態度。去中心化預測平台 Polymarket 數據顯示,約 60% 投資人認為 ETH 年內將突破 5,000 美元(約新臺幣 6,950 萬元);更激進的投機派看好衝上 6 萬美元(約新臺幣 8 億 3,400 萬元)的潛力。BitMEX 共同創辦人 Arthur Hayes(亞瑟·海斯)甚至曾公開喊出年底目標價為 1 萬美元(約新臺幣 1 億 3,900 萬元)。
截至美國時間 8 日晚間 8 時 22 分,ETH 目前市值達 4,883 億美元(約新臺幣 6 兆 7,937 億元),穩居加密資產市值第二名,24 小時交易量高達 460 億美元(約新臺幣 6,394 億元)。
雖然未來是否能維持續漲仍存在變數,但當下明確的「機構買盤」與「ETF 資金湧入」已成為撐起以太幣市場的重要支柱,投資人正密切關注價格是否能持續突破,邁向新一波高點。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