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比特幣(BTC)挖礦難度創新高達127.6兆,礦工盈利卻同步上升引發市場關注

比特幣(BTC)挖礦難度創新高達127.6兆,礦工盈利卻同步上升引發市場關注 / Tokenpost

比特幣(BTC)網路在本月創下新高,其「挖礦難度」上升至歷史最高的127.6兆,標誌著生態系統運作的重要里程碑。這一數據回升至六月短暫下跌前的水準,顯示出礦工活動再次活躍。儘管挖礦競爭持續升溫,卻不見利潤下滑,反而提升了整體「盈利能力」,引發業界關注。

根據 CryptoQuant 的數據,截至 24 日(當地時間),此次難度提升主因在於持續增強的「運算能力」(Hashrate),這是確保比特幣網路安全的重要基礎。當前平均區塊生成時間為 10 分 20 秒,高於比特幣協議所設定的 10 分標準,因此預計在 9 日進行的下一輪難度調整中,難度將下降約 3%,回落至 123.7兆左右。這項自動調節機制每兩週實施一次,目的是維持穩定的區塊生成速度。

在 6 月中旬,挖礦難度曾一度下修至 116.9兆,但近期進入反彈階段,再度朝上修正。儘管如此,礦工的收入仍維持穩定。數據顯示,目前每 1 exahash(百萬太哈希)每日的營收已達 5,263 萬美元,是自四月「減半事件」(halving)以來的高點。按照過去模式,挖礦難度與獲利通常呈現「反向關係」,但目前卻未見明顯衝擊,「傳統邏輯出現轉變」。

專家對此提供兩種解釋:一方面,比特幣近期呈現穩健走勢,「價格回暖」為礦工提供收益保障;另一方面,如今礦工愈來愈依賴高效能採礦機與節能方案,技術進步實際提高了「挖礦效率」。評論:這類發展正逐步打破「高難度=低利潤」的過往定律,也將為市場發展帶來新動力。

上述鏈上變化亦增強比特幣整體的「稀缺性」預期。據統計,目前約 94% 的比特幣總供應量已被開採完畢,加上「挖礦難度自動調整機制」的運作,自然有效抑制過量供應,進一步抵禦潛在通膨壓力。此舉也鞏固了比特幣作為「類黃金資產」的地位,支撐其「高存量對流量比(Stock-to-Flow)」模式。

市場短期內仍受全球形勢影響。受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緊張局勢拖累,比特幣價格於過去一週下滑約 4%。然而,有技術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價格正處於「關鍵支撐區間」,短期反彈不無可能。

另一方面,根據鏈上資料分析機構 CryptoQuant 公布,長期持幣者(LTH)信心依然堅定。目前其「未實現利潤指數」(NUPL)維持在 0.5 以上,代表他們大多仍處於潛在獲利狀態,出售意願偏低。反觀短期持幣者(STH),其倉位則接近盈虧平衡點,隨時可能因價格波動出現拋壓,對短期行情產生波動。不過,即便有短線調整壓力,比特幣整體「長期上升趨勢」依舊明確。

評論:本輪比特幣難度與盈利的脫鉤,不僅體現出市場參與者對未來價格前景的高度信心,也顯示礦工正在透過設備升級與策略調整,為下一階段牛市做足準備。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