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瑞波幣(XRP)創始秘辛曝光:差點命名為「Stamps」或「BeemPay」

瑞波幣(XRP)創始秘辛曝光:差點命名為「Stamps」或「BeemPay」 / Tokenpost

在瑞波幣(XRP)誕生初期,原來差點有了與現在截然不同的名稱。根據 Ripple Labs 首席技術長 David Schwartz(大衛·施瓦茨)近日於社群媒體所分享的訊息,揭露當年「瑞波」品牌成形前的內幕,並公開了當初被考慮的兩個專案名稱候選。

根據施瓦茨於 24 日(當地時間)透過 X 平台(前身為 Twitter)對用戶提問的回應指出,早年瑞波項目仍名為「Newcoin(新幣)」之際, 曾經討論過將其命名為「Stamps」或「BeemPay」。施瓦茨並同步曬出過去的電子郵件與開發備忘錄,讓用戶得以一窺「瑞波」名稱未定前,其團隊內部的討論過程。

他回憶道,2012 年 3 月時,Arthur Britto(亞瑟·布里托)曾強烈主張以「Stamps」作為項目名稱,而當時整個開發度仍屬「新幣」計畫的一部分。2012 年 9 月他寄給 Jed McCaleb(傑德·麥克卡勒)的電子郵件中,也能看出當時團隊不僅對於命名有所辯論,也已著手構思「第一層智能合約(Layer-1 smart contract)」等核心功能,顯示瑞波從創始之初即具備超前的技術視野。

雖然未公開上述名稱最後被棄用的具體理由,但施瓦茨表示,後來之所以選擇「瑞波(Ripple)」這個名稱,是來自團隊成員 Ryan Fugger(萊恩·福格)的提議。福格當時不僅是軟體開發者,也參與委員會諮詢,對後續瑞波實驗室(Ripple Labs)品牌定位起了關鍵作用。

瑞波項目的演進歷史也與技術發展緊密相連。2012 年 6 月,XRP Ledger(XRP 分散式帳本)正式問世,而到了該年 9 月,專案團隊則以「新幣」名義正式組織化。其後歷經名稱變化為 Opencoin,最終在 2013 年確立為如今的瑞波實驗室(Ripple Labs),品牌身份與技術架構也在這段時間逐步確立。

施瓦茨的這番分享一出,引發 XRP 社群與整個加密貨幣圈對瑞波起源的再次熱議。許多使用者對於「Stamps」、「BeemPay」等曾被棄用的名稱感到興趣,也讓人重新省思品牌建立的重要與命名決策對於日後發展的深遠影響。評論:這段歷史不僅為瑞波社群提供有趣話題,也凸顯在競爭激烈的區塊鏈產業中,名稱與定位策略對於建立項目長遠價值的重要性。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