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接近突破 12 萬美元關卡(約新台幣 1,668 萬元)之際,部分長期持有者開始實現利潤的跡象浮現,為市場帶來複雜信號。這波自高點出現的賣壓,究竟是單純的獲利了結,還是意味著一波更大幅回調的前兆,業界正密切觀察其後續影響。
根據加密鏈上數據分析公司 CryptoQuant 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長期持有的比特幣投資人開始減少淨持有量,並轉為「淨賣出」態勢。報導中特別指出,美國大型加密金融公司 Galaxy Digital 近期拋售了約 8 萬枚比特幣,引發「機構投資人開始撤出」的市場疑慮。評論:與散戶獲利了結不同,機構大幅撤資常伴隨預期轉變,潛移默化中或對市場信心造成不小衝擊。
CryptoQuant 表示,包括 Galaxy Digital 在內的機構賣盤可能引發其他大型加密錢包持有人的跟進拋售。歷史上在牛市高點階段出現的大規模拋售行為,往往導致比特幣價格大幅下跌,使得市場對該現象格外敏感。
此外,來自美國的投資需求走緩,也是目前觀察的重要變數之一。CryptoQuant 根據 Coinbase 溢價指數(Coinbase Premium Index)的走勢分析指出,美國交易者在高點買入的意願不強,目前雖仍處於溢價區間,但相較比特幣尚未突破 10.5 萬美元(約新台幣 1,459 萬元)時,溢價程度已大幅縮水。評論:投資者傾向觀望與等待調整,揭示市場進入高檔盤整階段。
但即便出現這些警訊,市場對後市仍不全然看空。根據加密貨幣交易公司 Vtrader 創辦人 Steve Gregory(史提夫·葛雷戈里)的分析,他仍對比特幣的基本面持正向看法。他認為近期全球流動性指標與貿易利多相互驅動,有望助攻比特幣「本週內突破 13.9 萬美元(約新台幣 1,927 萬元)」。
史提夫強調,全球 M2(廣義貨幣供給量)與比特幣總供應量的比率已創下歷史新高。目前全球 M2 對應每枚比特幣的價值達到約 570 萬美元(約新台幣 7 億 9,230 萬元),使得比特幣逐漸被視為衡量「金融流動性」的一項重要指標。評論:當比特幣被納入全球資金衡量體系,長期價格潛力或將持續擴大。
整體而言,比特幣未來價格走勢仍取決於長期持有者的拋售強度與美國需求的回溫情況。目前市場維持較高程度緊張氣氛,但另一方面也有觀點指出,在全球資金充裕的環境之下,比特幣的上行動能仍未完全釋放,「賣壓與買氣的角力」將成影響其下一步方向的關鍵因素。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