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Business Insider 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再度對美國經濟前景發出警告。他表示,當前美國金融體系正逐步滑向類似 1929 年大蕭條的深層危機,並強調唯有比特幣(BTC)、黃金與白銀等「實體資產」才能在潛在的金融風暴中發揮資產防衛作用。
清崎近日在 X(前推特)發文指出:「我們正站在類似 1929 年崩盤的邊緣。」他認為,目前美國政府過度印鈔,加上負債如滾雪球般惡化,無異於為系統性崩潰埋下導火線。他強調,這並非一般市場修正,而是「全面性瓦解」。
清崎指出:「美國已成為人類歷史上負債最多的國家。靠無限制印鈔來填補赤字,終究無法長久維持經濟體系的穩定。」他也憂心許多美國民眾,在這種不穩的經濟結構下,仍舊仰賴像是 401(k) 或 IRA 這類以股票為核心配置的傳統退休帳戶。
此外,清崎援引著名投資人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與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的做法指出,這些投資大師已陸續撤出股票與債市。他認為:「真正有遠見的投資人,不會再把資金留在股市,而是轉向黃金、白銀或比特幣這類擁有『本質價值』的資產。」他進一步建議,避開短期投機,改以長期持有實體資產的方式來應對經濟動盪。
不過,針對清崎的悲觀預測,也有專業人士表示質疑。擁有 CFP(認證理財規劃師)資格的馬克·麥格拉斯(Mark McGrath)就透過社群媒體發文反駁,稱其說法不符實情,認為這是「過度誇大的危機論」。
對於近年人氣火熱的 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清崎則持保留態度。他形容:「ETF 就像是一張照片,而不是實體。你不能在經濟危機時,只靠一張照片來保護你或你的資產。」他更強調,如果真的預期經濟嚴重動盪,不只應持有比特幣、黃金與白銀等實體資產,甚至連「武器」也不失為一種防禦性的選擇。
清崎最後呼籲投資人提早因應「最壞的情境」,避免過度依賴追求短期收益的華爾街邏輯。他重申:「當經濟正式進入崩盤階段之後,比特幣、黃金與白銀等替代性資產的需求恐將急遽攀升。」這再次凸顯在多變的世界局勢與經濟格局中,關注具「本質價值」的資產或許才是穩健投資的關鍵戰略。
評論:清崎一向以對法幣體系與財政政策的批判聞名,而他對比特幣和黃金的長期支持,也與當前加密貨幣趨勢不謀而合。雖然其主張未必為主流接受,但對於關注資產避險與經濟韌性的投資人而言,仍具一定參考價值。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