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Lookonchain 的分析,近期一位早期比特幣(BTC)投資者將市值超過 11 億美元(約新台幣 364 億元)的比特幣轉入多家中心化交易所,引發市場對潛在「價格調整」風險的擔憂。特別是在周末流動性偏低的情況下,此舉更加劇了投資者的警戒情緒。
根據 Lookonchain 於 18 日的分析,這筆約 1 萬顆比特幣、總價值約 11 億 8,000 萬美元的轉帳,來自一位「中本聰時代的比特幣巨鯨」,也就是在 2011 年之前便持有比特幣的長期投資人。這些資產自持有後長達 13 年未曾移動,直到 7 月 15 日,該錢包首度轉帳 4 萬顆比特幣;僅三天後的 7 月 18 日,該地址又將另 4 萬顆比特幣轉至加密貨幣金融公司 Galaxy Digital,顯示資金活動大幅升溫。
進一步來看,Galaxy Digital 隨後將其中 1 萬多顆比特幣分散轉入 Binance、Bybit、Bitstamp、Coinbase、OKX 等主流中心化交易所。這一系列舉動令市場對是否將出現現貨大量拋售猜測不斷升高。
評論:儘管巨鯨轉帳動作並不代表立即拋售,但鑑於交易所是現貨交易的主要場所,資金進入平台的事實本身已使市場神經緊繃。投資人密切關注其後續是否進一步清倉出貨。
Lookonchain 補充指出,這批搬動的比特幣來自一個曾持有總數 8 萬 9 顆(目前估值約新台幣 4,127 億元)的 OG 類型地址,持有人曾長期無動作,如今的變動「足以對整體市場產生短期衝擊」。
類似的潛在變盤訊號也牽動著一般投資者的情緒,特別是在看到長年不動的巨額資產接連啟動轉帳操作——這種情況往往會引發賣壓預期並導致短期波動。然而,除非該筆資金實際在交易所進行大規模拋售,否則價格仍有可能穩定觀望,市場應特別留意其實際行情走勢與掛單動態。
關鍵詞:比特幣(BTC)、中本聰時代、巨鯨、價格調整、中心化交易所、Lookonchain、Galaxy Digital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