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CryptoQuant 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統計資料,以太幣(ETH)於現貨交易市場上的表現首度超越比特幣(BTC),引發市場對於主導地位可能轉移的討論。價格走揚、資金流入、衍生品市場活躍度提升,以及交易所持幣量下滑,多項指標揭示以太幣有望迎來領漲地位的轉變。
CryptoQuant 數據顯示,自 7 月 14 日至 20 日,以太幣的週交易量達 257 億美元(約新台幣 8,350 億元),略高於同期比特幣的 244 億美元(約新台幣 7,930 億元)。這是自 2023 年以來,以太幣現貨交易量首度反超比特幣,象徵市場氣氛正在轉變。同時,該週以太幣價格飆升 26%,而比特幣則下挫 1.55%。交易量與價格的背離,正反映出市場參與者心理的變化。
導致這波轉向的主因之一在於現貨 ETF 的資金流向。彭博(Bloomberg)於 24 日指出,自 7 月 14 日開始的短短五天內,以太幣 ETF 已吸引多達 21.8 億美元(約新台幣 7,080 億元)的新增資金,隨後又於 21 日起進一步流入 13.9 億美元(約新台幣 4,520 億元)。僅在單日,即有高達 2.3 億美元(約新台幣 750 億元)的資金快速進場。
與之對照,比特幣 ETF 雖在同期間吸納了約 23.7 億美元,但也隨即出現 2.85 億美元的淨贖回,引發市場對資金態度的關注。評論:相較之下,以太幣的現金流表現更具韌性,代表機構投資人對其後市展望更為積極。
此外,衍生品市場也是觀察機構佈局的重要窗口。根據 CryptoQuant 數據,截至 22 日,以太幣未平倉合約金額已上升至 280 億美元(約新台幣 9,100 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然而,在短期內漲幅過快的背景下,近 24 小時內即有 1.5 億美元的期貨倉位被清算,其中以多頭部位為主(約 1.11 億美元),可能是過熱訊號出現的警告。
同時,交易所資金流向也呈現出偏多格局。鏈上數據平台 CryptoQuant 指出,自 7 月以來,主流中心化交易所的以太幣庫存量已下滑 3.46%,相當於約 67 萬顆 ETH 流出,可能被轉入冷錢包或私人錢包中,顯示長期持幣意圖擴大,也相對減輕了短期的賣壓。
即便如此,市場仍未完全轉向「山寨幣牛市」。追蹤主流與山寨幣強弱程度的「Altcoin 季指數」(Altseason Index)從 62 下降至 48,顯示整體資金分配尚未形成對山寨幣的壓倒性支撐。評論:從這一數據可見,雖然以太幣展現領跑姿態,但市場仍處在觀望與調整的交界點。
綜合來看,以太幣正藉由 ETF 資金注入、衍生品活躍以及交易所持幣量下滑等多項利多,逐步強化其市場話語權。不過鑑於比特幣仍維持高度市值與關注度,短期內形成全面主導權更替的可能性仍有限。目前的現象更可能是一時的資金平衡偏移,未來幾週價格與資金走勢將成為左右整體加密市場風向的關鍵觀察點。
關鍵詞:以太幣(ETH)、比特幣(BTC)、ETF、交易量、機構資金、衍生品、加密貨幣市場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