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罕見的「中本聰時代」比特幣(BTC)巨鯨錢包,在長達14年沉寂後,近期再次啟動,引發市場廣泛關注。根據 Whale Alert 的追蹤資料顯示,該錢包自 2011 年 1 月以來未曾使用,近日卻透過一筆小額轉帳顯現蹤跡,目前該錢包內仍持有 3,962 顆比特幣,總價值高達約 4.68 億美元(約新台幣 65 億元)。
根據 Whale Alert 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消息,此錢包中的比特幣購於每顆僅 0.37 美元的時期,總成本僅約 1,453 美元(約新台幣 2 萬元),如今已創造出高達約 43,300 倍的驚人報酬。另一區塊鏈資料分析平台 Lookonchain 則指出,該巨鯨最近透過一次約 0.0018 BTC(約新台幣 2 萬 5 千元)的測試性轉帳,將資金移往一個匿名地址。這類型的小額交易,經常被視為資金即將異動的預兆。
這並非近期唯一類似事件。市場觀察發現,自今年以來,多個長期休眠的比特幣巨鯨錢包陸續「甦醒」。僅過去數週內,就有價值超過 20 億美元(約新台幣 278 億元)的比特幣從這些老錢包移出,其中部分流向了加密投資公司 Galaxy Digital,進一步引發市場對背後身份的猜測。部分觀察者更指出,被稱為「比特幣耶穌」的羅傑·費爾(Roger Ver)可能也是其中一名資金轉移者。
評論:這些已休眠超過十年的錢包重啟,不僅代表早期投資人開始考慮變現,也暗示加密市場的投資週期正進入另一個階段。有分析認為,其中原因可能與重獲遺失私鑰,或察覺到出售時機已到有關。尤其近期比特幣價格回升,使得持幣者有更強現金化動機。
這起事件除了展現個人投資的驚人報酬外,也再次突顯了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詞」時間累積價值 與「詞」稀缺性。專家呼籲,應密切留意這類長期持幣帳戶變動,因為它們可能會對整體市場「詞」流動性 與「詞」價格波動 帶來不容忽視的影響。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