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彼得·希夫警告:比特幣(BTC)漲勢源於美元走弱 並非本質價值提升

彼得·希夫警告:比特幣(BTC)漲勢源於美元走弱 並非本質價值提升 / Tokenpost

在比特幣(BTC)價格不斷創下歷史新高之際,歐洲太平洋資本創辦人彼得·希夫(Peter Schiff)卻表示,此波漲勢並非源自比特幣本身的強勁表現,而是因「美國美元走弱」所導致。

根據 CryptoSlate 的報導,截至 7 月以來,比特幣在市場強烈買需的推動下,價格一度飆升至 12.3 萬美元(約新台幣 1,709 萬元)。伴隨著交易活動的劇增,主要交易所出現明顯的資金湧入現象,整體成交價格平均落在 11.7 萬美元(約新台幣 1,626 萬元)左右。此外,比特幣的實現市值也首次突破 1 兆美元(約新台幣 1,390 兆元),顯示出強大的資金累積效應。

然而,對於這波熱潮,長期以來對加密貨幣持批評態度的彼得·希夫,依舊持保留立場。他指出,比特幣的上漲,其實只是反映出美元信心的衰退,並非比特幣「本質價值」的成長。希夫進一步指出,比特幣對歐元與瑞士法郎的表現並無顯著成長,反映出該幣種的上漲並非全球性趨勢,而是美元相對疲弱的產物。

除了評論比特幣漲勢背後的貨幣因素外,希夫也不看好近期美國國會推動的穩定幣監管法案「GENIUS 法案」。他批評該提案更像是一場「政治表演」,意圖讓特殊利益團體得以在法案庇護下,以有利於初期資金的結構,將比特幣大量拋售至散戶市場中。

一直以來,希夫都將比特幣形容為「建立在紙牌上的龐氏騙局」,並指出目前的市場表現,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元疲弱與聯準會寬鬆立場的短期影響。他認為這些推力並不構成長期利多,反而是潛在的「貨幣與市場泡沫」風險。

儘管許多加密貨幣投資人將美元走弱視為持有比特幣的驗證訊號,但彼得·希夫提醒,這樣的市場熱潮難以長久維持。他強調,美國國內目前對加密資產的過度熱度其實是「不可持續」的現象,可能為未來市場帶來結構性風險。

評論:比特幣再創高點,固然是市場推動與投資信仰的體現,但彼得·希夫所提出的觀點,也提醒投資人留意「美元疲軟」與「制度性漏洞」等隱藏因素。短期的價格漲勢並不代表本質性的價值提升,認清背後驅動力或成為避免泡沫風險的關鍵。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