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韓國《朝鮮日報》的報導,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全球因加密貨幣犯罪造成的損失規模已創下歷史新高,超過 2022 年原有紀錄,幾乎等同 2024 年全年損失總額。資安專家警告,加密貨幣犯罪正進入「超過熱週期(supercycle)」,在各種不利條件交錯下,犯罪手法愈加精密且大膽。
專家指出,當前犯罪活動日益猖獗,主因包括監管遲緩、投資人「錯過就沒機會(FOMO)」的心態,以及區塊鏈應用的日益普及。這些因素讓不法分子得以趁虛而入,例如竊取去中心化錢包的種子詞、入侵網頁介面或發動龐氏騙局等,受害者遍布全球。
報導提到,監管空窗是犯罪蔓延的關鍵。多國政府尚未制定明確的法規與政策,加密市場卻已高速擴張,使得惡意行為者有機可乘。與此同時,投資需求快速上升,一些投資人為追逐高報酬,常忽略資安風險,導致犯罪得逞。
一位資安專家表示:「目前的市場情況不只是犯罪大量增加,更應視為一種結構性的網路威脅擴散。除了強化使用者教育以外,全球監管機構應加速協作,推出有力應對策略,以遏止攻勢擴散。」
隨著 2025 年以來區塊鏈技術導入加速,其潛在弱點也不斷浮現。專家強調,網路犯罪日益複雜與高明,無論是投資人還是平台業者,都亟需建立更具韌性的資安應對體系。
評論:在加密產業飛速發展之際,如何平衡創新與安全再次成為焦點議題。面對持續演化的加密貨幣犯罪威脅,產業與政府唯有攜手合作,才能建立更完善的防護網,保障整體資產生態系的穩定。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