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加密資產繼承新解方!不動產代幣化市場衝上 4 兆美元、智能合約打造數位遺產新標準

加密資產繼承新解方!不動產代幣化市場衝上 4 兆美元、智能合約打造數位遺產新標準 / Tokenpost

近年來,加密貨幣與不動產市場的界線正迅速模糊。過去被視為創新模式的「加密貨幣擔保借貸購屋」如今已不再罕見,隨著越來越多的不動產資產透過區塊鏈實現「代幣化」,虛擬資產與實體資產之間的交集正快速擴大。

根據 CoinDesk 的報導,從杜拜首宗不動產代幣化專案,到目前全球最大規模、價值達 30 億美元(約新臺幣 4,170 億元)的實體資產代幣化交易案,相關案例已從邊緣走向主流。根據德勤(Deloitte)預測,到 2035 年止,全球不動產市場將有約 4 兆美元的資產被代幣化。這類「資產上鏈」的趨勢驅動不動產投資進一步「民主化」,讓所有投資人不論資本大小皆能參與。

然而,在這場資本轉型浪潮背後,出現了關鍵但鮮少被公開討論的問題──當資產擁有者去世時,這些「代幣化不動產」應由誰繼承,又該如何傳承?

傳統不動產擁有完善的法律繼承機制,然而當這些資產上鏈後,現有的法律架構顯然難以全面適用。尤其是歐盟「加密資產市場監管(MiCA)」等地區政策雖明文規範加密市場運作,但在「數位資產的合法繼承」方面仍缺乏具體機制。評論:這將衍生重大風險,一旦資產主因未妥善處理私鑰,使資產無法移轉,可能導致共值數兆元的資產永久塵封。

目前常見的私鑰保管方式如冷錢包(離線儲存)雖具一定安全性,但若遺失或持有人身故,資產將難以救回。而利用「多重簽章(multisig)」或交由機構信託託管雖為可行選項,卻仍無法徹底解決主權與自主管理間的兩難問題。

因應此挑戰,區塊鏈社群正積極探索技術層級的解方,其中一項具潛力的方案是:結合智慧合約與 NFT 的「自動繼承系統」。其原理為預設私鑰持有者的「死亡條件」──例如連續無操作或聯結至第三方戶政系統資料,一旦條件觸發,系統便自動將分割後的私鑰碎片,以 NFT 形式分送給各指定繼承人。使用生物辨識等身份驗證技術,並透過多簽機制,繼承人便可解鎖完整資產權限。

這類集「私鑰碎片分配(sharding)」、「非同質化代幣(NFT)」、「智慧合約」與「生物辨識」於一體的機制,現被稱為「去中心化數據存活協定(DeDasP)」,未來可能成為重構遺產傳承制度的關鍵技術。評論:這不僅具有實務價值,更彰顯區塊鏈核心精神──去中心與自動化。

要將「數位繼承權」落實於法律與技術層面,不僅考驗整體基礎建設,也是關係到實體資產能否永續傳承的重大命題。若僅因疏忽設計、法律遙遙無期,抑或一組密碼遺失,就導致權利中斷與資產消逝,勢必損害整體加密產業對大眾的信任度。

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已有關鍵技術能夠支撐這類架構的發展。若未來市場能結合新法規與創新設計,形成標準化、完全自主的數位資產傳承系統,加密資產的成熟度將再上層樓,而不動產代幣化也將從短期潮流走向長期資產規範。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