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波幣(XRP)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長達數年的訴訟糾紛,近期因部分分析師提出所謂的「蓄意操作訴訟」理論,再度掀起產業熱議。然而,隨著多位法律界與專業人士出面駁斥該說法,讓這起糾紛更添爭議色彩。
根據 CoinDesk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有分析師認為瑞波公司可能有意透過此案來壓制市場價格,進而使XRP最終躍升為全球支付標準。Apex Crypto Consulting 顧問 Jesse 表示,瑞波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多家央行關係密切,且XRP有潛力取代 SWIFT,作為跨境支付的全球解決方案。他指出,瑞波在訴訟期間持續拓展其國際網絡,幾乎未遭重大阻力,這樣的進展可能顯示背後存在更大層面上的「市場策略」。
不過,對於這項陰謀論,來自澳洲的加密貨幣法律專家比爾·摩根(Bill Morgan)則提出明確反駁。他透過社群媒體回應,強調自己從未認同「預謀訴訟」說法。他並補充,雙方近期針對共同指導性裁決提出的兩項動議,實際上拖延了案件進度超過三個月,反證此案並非計畫性安排。評論:若案件真為預設劇本,雙方應無拖延訴訟結束之必要,因此在邏輯上難以成立。
其他加密貨幣社群用戶也表達類似看法。他們指出,瑞波在這場長期訴訟中已承受數年不確定性與鏡面高昂的法律支出,根本缺乏操作動機。據推估,此案造成的防禦性支出可能介於數百萬至數千萬美元之間,單以 7,000 萬美元計算即高達約新台幣 97 億元,對公司而言是一大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瑞波共同創辦人亞瑟·布里托(Arthur Britto)近日罕見公開露面,進一步引發社群關注。業界傳出,瑞波可能正在籌備申請銀行執照,以及向美國聯準會(Fed)爭取開設主帳戶(Master Account),市場普遍認為此舉可能為瑞波一場更大戰略佈局的起點。
目前,瑞波已表態將不再對近期判決提出上訴,顯示該案正邁向結束。執行長布萊德·賈林豪斯(Brad Garlinghouse)亦表示,訴訟已告一段落,公司將專注於未來的全球拓展策略。美國律師弗雷德·里斯波利(Fred Rispoli)則分析指出,瑞波在裁決隔日立刻撤銷上訴,可能意味雙方已先行達成部分共識,藉此加速訴訟落幕。
本案有望成為瑞波發展新階段的轉捩點,而XRP是否真能在國際金融架構中實現「基礎支付貨幣」的目標,仍有賴時間驗證。目前主流觀點多傾向於將本案視作監管機構與加密產業之間的正常博弈,而非所謂「操控式陰謀」,更凸顯出在政策與實務之間,企業必須持續維持靈活應對與策略部署。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