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TokenPost》的報導,中國主導、規模達 5 億美元(約新台幣 6635 億元)的以太幣(ETH)數位資產金庫(DAT)成立計畫,近期已全面暫緩。面對全球市場持續低迷,這項原本被視為雄心勃勃的專案最終難逃命運,被迫中止推進。
此專案由幣安前創辦人李炎炎(Leon Li Lin)領銜,與 HashKey Group 主席肖鵬、Meitu(美圖)共同創辦人蔡文勝、風投機構分布式資本的沈波等中國加密貨幣圈重量級人物共同參與。他們原本計劃於香港成立一家主攻以太幣投資的 DAT 公司,並成功在初期募得 1.1 億美元(約新台幣 1459 億元),引來市場廣泛關注。
然而,當地監管機構對於 DAT 模式態度保留,加上近期全球加密幣價格劇烈波動,使專案遭遇重大阻礙。比特幣(BTC)價格自 10 月初以來從 12 萬 6272 美元急跌至 9 萬美元以下,而以太幣也隨之跌破 3000 美元大關。
李炎炎於本月初在香港一場公開活動中表示:「市場環境不佳,加上宏觀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我們決定先暫停計畫。」他於 2022 年出售了火幣,如今擔任香港上市公司 Sinohope Technology 董事長。該公司主營數位資產管理服務。
另據 Bloomberg 報導,該團隊曾考慮透過收購一間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藉此轉型成為以太幣 DAT 公司,但目前這項策略同樣已暫時擱置。
對此次專案也有投入的美圖蔡文勝表示:「若市場恢復穩定,我們會考慮重新啟動此計畫。」據指出,包括紅杉資本中國與雲鋒金融等機構皆曾有意參與這波投資。
在對比市場環境方面,報導指出,目前美國的比特幣 DAT 公司發展較成熟,如 Strategy 等企業型 DAT 模式已漸成主流。此外,原本從事比特幣挖礦的 BitMine,也近日宣布轉向以太幣為核心策略,引發市場熱議。該公司由前華爾街投資人 Tom Lee(湯姆·李)領導,主張 ETH 可能進入「超級周期」,積極擴大投資組合,但其股價過去一個月內重挫 45%,顯示其策略同樣面臨挑戰。
評論:中國團隊主導的以太幣 DAT 專案終止,不僅折射出市場對加密貨幣未來前景的高度不確定,也彰顯監管態度對創新投資模型的決定性影響。雖然目前遭遇暫停,但若市場復甦,加上監管環境鬆綁,不排除未來重新啟動的可能性。採取審慎與耐心的策略,似乎成為當前 DAT 模式推行的必要前提。
本次事件突顯出 DAT(數位資產金庫)模式於亞洲與西方市場發展的明顯差異,也再度提醒機構級投資人,進行加密貨幣配置時,需同步評估「監管風險」與「宏觀經濟」兩大關鍵因素。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