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市場連續四週下跌,投資人對「牛市」是否已結束產生疑慮。根據 10X Research 的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最大以太幣(ETH)持有機構之一 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 正面臨高達約 37 億美元(約新台幣 5,084 億元)的未實現損失。「未實現損失」已成為當前加密市場的重要壓力來源,不僅抑制了機構資金的流入,也讓散戶投資人陷入被套困境。
根據報導,10X Research 創辦人馬庫斯·蒂勒(Markus Thielen)指出,多數數位資產企業(DAT)的「淨資產價值(NAV)」出現縮水,導致他們更難吸引新資金進場,原始投資人的資金回收管道也因此受阻。他補充:「這樣的循環讓散戶投資人持續虧損,難以脫身。」這番言論再次凸顯大型機構虧損對整體市場流動性與信心的衝擊。
此外,知名指數編製公司 MSCI 正考慮將「加密資產佔總資產超過 50%」的公司,自其官方指數中移除。MSCI 表示,其市場諮詢期間將持續至今年 12 月 31 日,並於 2026 年 1 月 15 日公布最終決策。若提案通過,將自 2026 年 2 月起正式實施。評論:這項潛在的改變可能影響那些高度持幣的企業在機構金融市場中的能見度與資金來源,替加密資產生態系再添壓力。
雪上加霜的是,根據 TradingView 數據,比特幣(BTC)價格在上週五(當地時間)暴跌至 8.2 萬美元(約新台幣 1,114 萬元),創下半年來新低。這個價格與 4 月川普總統宣布「關稅解放日(Liberation Day)」後,市場短暫回彈時的區間相當,象徵市場情緒自那時以來未見實質升溫。
綜合近期機構虧損擴大、國際指數審查、以及主要幣種價格急挫,市場正在從短期調整邁向更深層的「結構性不確定階段」。目前觀察的重點將聚焦於投資人情緒復甦與機構支持是否能重新點燃反彈契機。
評論:面對此輪低迷行情,投資人與資產管理機構應重新檢視「數位資產企業」的風險敞口與治理結構,並密切關注 MSCI 最終決策。與其追逐短線價格波動,穩健的中長期配置或許更加重要,在不確定性升高的市場中尋求穩定回血策略,將成接下來的關鍵。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