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市場帶動下,近期比特幣(BTC)與多項加密貨幣價格雖出現下滑,但機構投資人對「加密貨幣」的布局仍持續加深,並將此類資產納入長期資產配置策略。即便面對短期波動壓力,各大金融機構仍著眼未來,推動「數位資產」進一步融入其資產管理與金融服務中。
根據當地媒體報導,近日美國一家大型數位資產交易平台及獲政府核准的銀行,已針對機構客戶正式推出「加密貨幣交易」服務。此外,新加坡交易所也首次進軍此領域,透過其衍生商品部門上線「無期限期貨」等加密資產類產品,顯示傳統金融機構正逐步與「加密貨幣市場」融合。
另一方面,隨著政策放寬,越來越多企業得以發行「加密貨幣交易所買賣產品(ETP)」,這也大幅降低機構投資人進入市場的門檻,使其得以透過受監管的管道參與數位資產投資。評論:這種制度面變革,成為近期最大亮點之一,正為整體產業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越來越傾向「實際持有比特幣」。根據統計,無論是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直接購入,或透過商品提供間接涉入,企業合併持有的比特幣數量已突破總供應量 2100 萬顆的約 14%。評論:該數據透露了機構在市場中的活躍程度與主導性不斷擴大,加密貨幣正從散戶市場邁向機構主導市場。
總體而言,雖然市場面臨修正階段,但機構投資人多選擇避開短期漲跌,專注於整體市場制度化與長期回報潛力,形成與散戶操作明顯不同的策略方向。這股趨勢極可能在市場復甦後發揮關鍵作用,推動比特幣等數位資產邁向「下一階段成長」。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