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價格於 14 日(當地時間)盤中一度跌破 95,000 美元(約新台幣 1,251 萬元)大關,市場出現明顯「下跌趨勢」。根據加密貨幣鏈上數據平台 CryptoQuant 的分析顯示,當日 Galaxy Digital(銀河數位)旗下的比特幣錢包發生大規模資金移動,約計 200 枚比特幣遭到轉出。
這筆資金變動被市場解讀為短期內的「賣壓指標」之一。回顧過去紀錄,Galaxy Digital 曾在 7 月代替早期的中本聰時代投資人兌現持幣,當時拋售了高達 8 萬枚比特幣,市值約為 9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 兆 1,865 億元)。根據官方說法,該交易屬於代客買賣,並非動用公司自有資產。
依據 Galaxy Digital 於 2025 年第 3 季的財務報告,公司指出其「數位資產交易規模呈現大幅成長」,並強調這次執行的 8 萬枚比特幣買賣屬於客戶交易服務的一環,具體反映於平台業務範疇,並非單方面拋售。
值得注意的是,整體加密市場正面臨「風險資產」偏好下降的考驗。在美國聯準會(Fed)對降息採取「謹慎保守」立場後,利空信號逐步強化,令投資人重新偏好傳統金融資產,比特幣也因此在五個月以來首度跌破 95,000 美元。
與此同時,機構投資者的參與熱度也出現降溫跡象,多家大型基金與比特幣相關的 ETF 已暫停資金流入,使先前支撐價格的主力需求出現鬆動。此外,衍生品市場的「賣權(put option)」交易量明顯上升,加上系統性賣壓增強,進一步擴大下行壓力。
「巨鯨」地址(即大戶持幣者)的比特幣轉移活動,也被解讀為潛在賣出訊號。這類心理預期進一步加劇市場恐慌,使價格走勢更加低迷。
評論:儘管部分分析師認為此次下跌或許只是短期回調,但在機構熱情降溫與宏觀金融環境緊縮的背景下,未來一段時間比特幣仍可能處於「弱勢整理期」。
關鍵詞:比特幣、Galaxy Digital、賣壓、機構投資、聯準會降息、風險資產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