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公布量子運算藍圖,預計 2026 年實現「量子優勢」
根據 IBM 於 5 日(當地時間)在紐約舉行的「量子開發者大會(Quantum Developer Conference)」發布的資訊,該公司正積極推進量子運算技術,計劃於 2026 年實現「量子優勢(Quantum Advantage)」,並預計在 2029 年前開發出無錯誤且穩定運作的商用量子系統。
所謂「量子優勢」,是指量子電腦可在特定運算任務中,超越傳統超級電腦的運算效率。IBM 最新發表的「夜鷹(Nighthawk)」處理器便是朝此目標邁進的核心設備之一。該晶片在錯誤率更低的同時,電路設計相較前一代複雜度提升 30%,展現出更強的處理潛能。
此外,IBM 也介紹了下一代實驗型量子處理器「Loon」,這是一款具備錯誤容忍(fault-tolerant)能力的元件,可即時偵測並自動修正運算過程中的錯誤,向完整錯誤修正功能邁進。這類「錯誤耐受性」被視為促成量子運算實用化的關鍵技術之一。
IBM 表示:「今天展示的技術成果,將奠定量子運算在人工智慧(AI)、金融與藥物開發等多個產業取得實質優勢的基礎。長遠來看,我們的目標是在商業環境中落實具備完整錯誤修正功能的量子系統。」
此次發表代表 IBM 在量子計算領域進一步擴張,顯示全球大型科技公司正投入資源搶占量子技術主導地位。隨著研發進展快速推進,業界普遍預期此項技術也將對「加密貨幣」、「區塊鏈安全」與「加密算法升級」等領域產生深遠影響。
評論:針對「加密貨幣」產業而言,量子技術的發展具雙面效果。一方面有機會強化現有區塊鏈的安全性與擴展性,但也可能迫使現行加密演算法進行全面升級。因此,相關從業者必須密切關注IBM等科技巨頭在「量子運算」領域的技術部署與時間節點。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