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Bloomberg 的報導,於 12 日(當地時間),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JPM)正式推出在公有區塊鏈上運行的企業用「JPM幣(JPM Coin)」服務。這項產品最初自 2019 年以試點計劃形式啟動,歷經五年,如今已邁入商用階段。
JPM幣是一種以區塊鏈為基礎、與實際銀行存款以 1:1 比例掛勾的「存款代幣」。在這次正式服務中,JPM幣首次部署在由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Coinbase 開發的公有區塊鏈「Base」網路上。這也是首次有大型傳統金融機構選擇透過公共區塊鏈發行並運營其自家代幣。評論:這反映傳統金融正積極探索與區塊鏈整合的新模式。
實際運作上,若一家企業在摩根大通存入 1,000 萬美元,可獲得等值的 JPM幣。該代幣具備完全擔保機制,可用於實時支付,或作為區塊鏈資產上的抵押品使用。這些設計凸顯其作為企業間資金流通與管理工具的潛力。
JPM幣並非新構想。早在 2019 年,摩根大通便推出內部版本,限定於機構用戶間進行即時結算,當時僅限於私有網路上測試使用。如今遷移至 Base 等公鏈平台,展現出其強化通用性與擴展性的決心,也順應市場對於「透明」、「跨鏈操作」的需求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Base 作為 Coinbase 所支持的區塊鏈,近來逐漸吸引對合規要求嚴格的新一代機構級用戶。該網路主打「高速」、「低成本」與「靈活應用」,成功解決傳統跨境支付中,諸如銀行營業時間限制與延遲等問題,為即時交易帶來解方。
評論:摩根大通此次採取的策略,不僅展示其在區塊鏈應用上的前瞻布局,也被視為全球銀行體系逐步接受數位資產的重要訊號。對於注重透明、效率與全球互通的新金融體系而言,公有鏈的採用成為不可忽視的趨勢。
金融界日益將「存款代幣」視為類似穩定幣的金融工具。如果 JPM幣模式證實成功,未來其他國際大型銀行也可能陸續推出自家產品,進一步拓展傳統金融參與數位資產的角色與影響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