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Raiku 執行長:DeFi 未來成長關鍵在於信任與預測性、非高報酬

Raiku 執行長:DeFi 未來成長關鍵在於信任與預測性、非高報酬 / Tokenpost

以下是根據您提供的韓文文章,以繁體中文撰寫並符合加密貨幣專業新聞撰寫指引的版本:

 

日益明確的趨勢顯示,相較於極端高報酬率,「信任」與「可預測性」將成為驅動下一代去中心化金融(DeFi)成長的核心動能。根據 Raiku 聯合創辦人暨執行長 Robin Nordnes(羅賓·諾德內斯)近日發表的評論指出,DeFi 市場的發展瓶頸並非缺乏關注,而是缺乏可信度。

羅賓·諾德內斯在評論中提到:「一般散戶可能會被高報酬所吸引,但我們真正希望引入的是『機構投資者』,而他們的目光和標準並不一樣。他們更重視的不是 5% 的年報酬,而是 100% 的信賴程度。」

早期 DeFi 項目曾透過極高的年化收益率(APY)吸引用戶參與,但因底層系統不穩定,用戶資產經常遭遇損失。他強調,報酬數字只是表面,一旦系統崩潰,所有收益都形同泡影。羅賓指出:「當前 DeFi 市場最需要的,是如同 Web2 等級的穩定性與一致性──每天能處理數億筆交易的能力;若無法達到這樣的期待,機構資金將無法真正進場。」

根據歷年的預測,DeFi 原應於 2023 至 2025 年之間廣泛普及,但目前進展仍顯有限。他進一步分析,要讓 DeFi 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一環,必須獲得對不確定性高度敏感的「機構投資者」信賴,尤其如資產管理基金、交易所與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其運作中任何一次失誤都可能帶來數億美元的損失,因此對「執行一致性」與「可預測速度」的要求極高。

他舉以太坊的競爭鏈 Solana(SOL) 為例,指出該鏈以「速度快、預測性高」的特性,是目前少數展現機構可接受潛力的鏈之一。然而他提醒:「對一般用戶來說功能毫無問題的鏈,在機構場景下、進行成千上萬筆交易時,即便只有一筆錯誤也可能造成災難性後果。對機構來說,『準確性』才是第一要務。」

羅賓進一步強調,DeFi 若想吸引機構參與,必須從「投機性實驗」轉型為可靠的「金融基礎設施」。他建議,DeFi 系統需要具備極高「可預測性」、能通過「壓力測試」而不動搖,而驗證人的激勵也應建立在「節點運行穩定性」上,而非僅僅追求投機報酬。

他總結指出:「DeFi 正從『收益率競賽』轉變為『基礎建設競賽』。下一個市場階段的贏家,不是提供最高年化報酬的協議,而是提供『穩定到乏味』的服務系統。」他認為,讓所有人都能信任、安心使用,才是 DeFi 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關鍵詞:DeFi、去中心化金融、機構投資、信任、Solana、預測性、Robin Nordnes、Raiku

來源:Raiku 聯合創辦人 Robin Nordnes 撰文,報導時間為近日(當地時間)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主打文章

英格蘭銀行警示:過度放寬穩定幣監管恐衝擊金融穩定與信貸市場

比特幣(BTC)11月難延續漲勢?Bitfinex:降息預期降溫、加密貨幣恐橫盤整理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