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地方媒體 The Center Square 於 30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美國新罕布夏州參議院近日就放寬「加密貨幣」挖礦限制的法案進行激烈辯論,最終決定將該法案延後進行進一步審查,反映出當地對相關政策的高度關注與高度分歧。
這項名為「下議院法案第 639 號(House Bill 639)」的提案,由共和黨籍議員基斯·艾蒙(Keith Ammon)提出。內容包括禁止地方政府針對挖礦制定額外限制,例如能源使用上限或噪音規範,以及禁止州與地方機構對數位資產課徵額外稅收。法案也明文保障個人與企業進行挖礦的權利,並建議在州高等法院設置負責「加密貨幣」相關爭議的專責法官。
報導指出,參議院商業委員會於 30 日以 4 票贊成、2 票反對的結果,決議將此案送交「中期研究(interim study)」,意即暫緩決議並進行更深入討論,最終是否通過預計要等到 2026 年才會表決。
此法案在地方社區引發廣泛討論。參議員塔拉·李爾登(Tara Reardon)透露,這是她任內收到最多民眾電子郵件回應的法案之一,顯示挖礦規範已成為居民關注的焦點議題。
評論:這凸顯出「加密貨幣挖礦」的社經影響正從虛擬世界延燒至政策層面,地方政府在平衡創新產業與基礎設施負擔之間,面臨日益複雜的抉擇。
所謂「挖礦」,是指使用算力驗證區塊鏈交易並維護網路安全,透過這個過程可獲得如比特幣(BTC)等代幣作為報酬。由於挖礦運作高度依賴電力,以往常被批評對環境造成破壞。不過根據 MiCA Crypto Alliance 與分析機構 Nodian 聯合發布的報告,2024 年全球比特幣挖礦使用的煤炭能源比例已降至 20%,較 2011 年的 63% 明顯改善,且該期間再生能源使用率年均成長達 5.8%。
然而,美國各州對挖礦的立場並不一致。例如紐約州參議員利茲·克魯格(Liz Krueger)於去年 10 月提出,針對年耗電超過 225 萬度的挖礦業者徵收逐級能源消費稅。用電量在 226 至 500 萬度之間的,每度需額外繳納 2 美分(約新台幣 0.26 元),試圖以稅務手段管理高耗能產業。
目前美國各州對「加密貨幣挖礦」的法規呈現兩極化態勢,而新罕布夏州這項可能成為「礦工友善州」的法案,則被視為在產業自由發展與地方法治之間尋找平衡點的重要案例。
關鍵詞:加密貨幣、比特幣、挖礦、新罕布夏州、區塊鏈、能源政策、地方立法、挖礦稅、再生能源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