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CoinGlass 的數據,10 月 10 日(當地時間)加密貨幣市場遭遇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強制平倉」事件,單日清算金額高達約 190 億美元(約新台幣 6 兆 1,000 億元),同時期貨未平倉合約也劇減 650 億美元(約新台幣 21 兆元)。這一規模遠超 2020 年新冠疫情期間的 12 億美元或 FTX 崩潰時的 16 億美元,堪稱史無前例的清算災難。
根據多家媒體報導,這次事件的主因指向「幣安」的內部「價格預言機」系統。爭議焦點集中於三種固定價值加密貨幣:USDE、bnSOL 與 wBETH。相較於常見的使用外部預言機報價,這三個資產依賴幣安交易所內部訂單簿作為價格依據,結果在市場劇烈波動時,抵押資產價值異常下跌,使用「統一帳戶(Unified Accounts)」功能的投資人承受異常清算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分析人士開始質疑是否存在蓄意攻擊這一「系統漏洞」的可能性。從清算數據來看,USDE 相關資產的清算損失約達 3.46 億美元,遠高於 bnSOL 的 7,700 萬美元與 wBETH 的 1.69 億美元。而其中 USDE 的交易對更出現買單流動性瞬間蒸發的異常現象,更加劇了市場的懷疑。
AI 程式交易研究機構 Rena Labs 所公布的異常監測數據指出,與過去出現「脫鉤」問題的 TerraUSD(UST) 或 USDC 不同,USDE 在事件發生時並無任何技術或抵押問題,發行與贖回機制依然正常;但令人不解的是,流動性提供者卻突然全面撤出市場。
根據 Rena Labs 的報告,在事發前,USDE 交易對的總流動性約為 8,900 萬美元,但在世界標準時間 21:40 至 21:55 短短 15 分鐘內驟降超過 74%,剩下僅 2,300 萬美元左右。此外,在 21:54 一度出現「市場深度」幾乎為零的極端情況,使得 USDE 的價格「買賣差(Spread)」瞬間拉升至 22%,對投資者來說幾乎無法進行常規交易。
評論:此次事件再次揭露去中心化金融依賴「自動化交易策略」與「流動性算法」的潛在風險。尤其是幣安這類集中化管理的交易所,在內部報價機制缺乏外部預言機交叉驗證的情況下,極易在市況異常時引發連鎖反應。從「市場穩定性」角度來看,未來交易平台在價格來源與清算架構設計上,勢必要進行結構性調整,避免類似危機再現。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