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與以太幣(ETH)在 10 月創下大幅下跌後強勢反彈,重新成為加密貨幣市場的焦點。根據 CryptoQuant 的數據顯示,這波反彈背後的主因是「機構投資人積極買入」,推升了主要加密資產的價格表現,其中比特幣上漲約 3%,以太幣則上漲 9%,部分幣價已逼近歷史高點。
根據 CryptoQuant 的報告,截至 10 日,反映機構熱度的「Coinbase 溢價指數」已升至 19 個月以來的最高點 0.182。這項指數比較了美國主流交易所 Coinbase 上以美元交易的比特幣價格,與幣安(Binance)以泰達幣(USDT)定價之價格差距。過往在市況不佳時,此溢價常轉為負值,但這次反而拉升,顯示即便在價格下跌期間,美國機構投資人仍在 Coinbase 積極布局,進行「逢低買入」。
這種策略正符合典型的「逢低承接」(Buy the dip)模式,在市場恐慌與流動性低迷之際累積資產,為長期持有做準備。有分析師指出,比特幣可能已在 11 萬美元(約新台幣 1,529 萬元)附近形成強力支撐區,機構資金的穩定買盤,很可能成為後續反彈的關鍵推力,甚至有助於抵銷下一輪潛在的下行風險。
以太幣的市場表現與比特幣類似。CryptoQuant 指出,同日其 Coinbase 溢價指數更創下年內峰值,來到 6.0 水準,暗示機構資金對於以太幣的態度同樣積極。CryptoQuant 認為,美國投資人與國際市場的立場開始出現明顯差異,供需結構變化帶動機構大量在低點處「掃貨」,可能在未來對以太幣價格形成中長期支撐。
關於本次暴跌觸發因素,則與「川普總統」的貿易政策宣布密切相關。根據分析者「牛市理論(Bull Theory)」透露,早在事件發生前兩天,一名加密鯨魚投資人便提前布局,對比特幣與以太幣佈下數十億美元的空頭部位,而在川普於 Truth Social 發佈相關訊息後即刻平倉,據傳獲利高達 2 億美元(約新台幣 278 億元)。
該位投資人趕在川普即將宣布將自 11 月 1 日起對中國商品課徵 100% 關稅的 30 分鐘前,再度加碼其空單部位,引發市場劇烈動盪。美股 S&P 500 當日下跌超過 2%,比特幣一度跌至 10.2 萬美元(約新台幣 1,417 萬元),部分山寨幣更暴跌逾 90%。整體加密貨幣市值在短短數小時內蒸發超過 1 兆美元(約新台幣 1,390 兆元),同時市場上約 2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2,780 億元)倉位遭強制平倉,顯示出資本市場出現大規模「去槓桿化」現象。
評論:Bull Theory 將這波劇烈修正視為「2020 年 3 月新冠疫情」與「2023 年週期中段修正」後的又一次「結構性清洗」,認為這是市場去除過度槓桿與非理性資本的必要過程,也許正為下一輪牛市打下基礎。
總體而言,當前的加密貨幣市場面臨兩大力量碰撞:一方面是機構資金的回流與積極佈局,另一方面則是川普等政治風險因素引發的突發性衝擊。在此徘徊於反彈與調整之際,市場動向備受矚目。
關鍵詞:比特幣、以太幣、Coinbase、機構投資人、川普、Truth Social、去槓桿化、暴跌、逢低買入、溢價指數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