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韓國《中央日報》24 日報導,由於川普總統對中國新增徵收關稅,引爆全球加密貨幣市場大幅震盪,導致幾乎所有主流幣種出現二位數百分比的價格暴跌。僅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已有超過 160 萬名投資人蒙受巨大損失,衍生性商品市場的清算規模更超過 190 億美元(約新臺幣 5,900 億元),成為史上最大規模之一的「清算事件」。
Crypto.com 執行長克里斯·馬札烈克(Kris Marszalek)對此表達強烈關切,呼籲監管機構深入調查相關交易所在此波急跌期間的操作。他指出,有些交易所竟在清算密集期間長達兩小時無法正常執行訂單,恐影響市場秩序與用戶資產安全。他進一步強調,應對交易所內部的公平交易機制、反洗錢制度(AML)及禁止內線交易的措施作出透明化揭露,確認其運作是否符合應有標準。
在社群平台 X(前稱 Twitter)上,也開始出現質疑聲浪:部分中心化交易所(CEX)可能低報實際清算金額。一些資料顯示,在幣安(Binance)平台上,包括原子幣(ATOM)在內的多種山寨幣一度暴跌高達 99.9%,大多數山寨幣跌幅也達 60% 至 70%,情況遠比過去任何一次市場崩盤更為嚴重。
馬札烈克表示:「這不是 2,000 萬美元的事件,而是逼近 200 億美元的清算事件,數百萬名投資人遭受重創。」他強調,交易所需回答數個關鍵問題,包括:價格是否依據指數形成?異常交易監控系統是否發揮作用?內部自營交易單位與用戶資金是否有明確區隔?這些問題攸關整個產業的透明度與信任基礎。
評論:此次的大規模清算事件不僅暴露出部分交易平台在風控與系統應變能力上的漏洞,也突顯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在極端情況下的脆弱性。監管機構與業者的應對、是否能建立更健全的交易機制與報導制度,將決定未來市場的信心恢復速度。
隨著此次風暴餘波未平,加密貨幣生態系的結構性風險再度浮現。交易所的信譽、監管機構的效能,以及整體市場的透明程度,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未來如何保障投資人資產安全與恢復市場秩序,將成為全球業界與監管機關關注的焦點。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