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加密貨幣採用率持續攀升,各國政府正積極擬定政策,以因應其對金融系統與經濟穩定可能造成的影響。本週,多個主要經濟體紛紛針對加密產業推動新政策,這些變化對產業發展既可能形成阻力,也有機會成為創新的助力。
根據彭博社(Bloomberg)於 10 月 1 日的報導,由於美國聯邦政府進入停擺(政府關門)狀態,與加密貨幣相關的上場交易基金(ETF)審查程序全面中止。由於共和黨與民主黨未能就新年度預算達成共識,10 月起政府運作陷入癱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等聯邦監管機構目前僅保留最基本人力處理必要事務,因此加密貨幣ETF的審核將無限期延後。
相對之下,英國政策則朝著鬆綁走向。英國政府已解除對加密貨幣相關的上場交易票據(ETN)禁令。這類投資產品可讓投資人不需直接持有加密資產,便可參與市場報酬。英國金融行為監理局(FCA)認為現階段市場已達到一定成熟度,而在設有投資人保護機制的前提下,有限度開放加密資產的間接投資是可以接受的。
此外,多國亦開始制定數位資產的法律定義與分類標準。其中部分主權基金開始直接投資於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等主要加密貨幣,顯示加密資產正逐步被視為制度內的金融商品,進一步推動其主流化。
評論:這一週的政策動向涵蓋了立法進程延誤、監管鬆綁與規範制定,顯示全球對加密產業的接納程度正逐漸升高。未來,如何在保障民間投資人權益與促進產業創新間取得平衡,將成為政策調整的關鍵課題。隨加密貨幣制度化趨勢加劇,仍需關注各國動態是否會造成市場短期震盪或長期利多。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