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加密貨幣交易員詹姆斯·溫(James Wynn)近日再度成為市場焦點。根據鏈上分析公司 Bubblemap 的 24 日報導,他近期聚焦的全新迷因幣專案 YEPE 出現「組織性囤幣」的可疑跡象,引發外界對其可能操控市場的擔憂。由於溫過去曾在 PEPE 投資中獲利數千萬美元,市場對此次操作是否再次複製「內部人為主導的炒作模式」保持高度警惕。
Bubblemap 透過鏈上資訊指出,YEPE 幣的流通量中約有 60%由少數地址控制,這些地址多數來自如 LBank、KuCoin 和 MEXC 等中心化交易所。本質上,這些位址的入金來源趨同、買入模式一致,顯示背後可能存在協同操作甚至預謀性建倉的可能性。
該分析也提及,溫近年來在推動各類迷因幣時,其行銷策略多仰賴「具影響力的社群領袖進行宣傳」,藉此推高幣價,再由早期持幣者獲利退場,造成一般投資者高位接手、最終虧損的態勢。評論:這種高操作性的交易模式,使原已風險極高的迷因幣市場更加脆弱,投資者需提高警覺。
儘管爭議不斷,詹姆斯·溫在加密領域仍維持高話題度,甚至獲得包括幣安創辦人趙長鵬(CZ)等知名人士公開支持。評論:業內大人物的背書,反而可能進一步模糊了合法行為與內幕交易之間的界線,成為不透明市場的溫床。
據悉,詹姆斯·溫從未對外公開真名,他最初因 2022 至 2023 年間以小額投入約 7,000 美元參與 PEPE 項目,透過「高槓桿操作」與社群敘事炒作獲得數億台幣的獲利而聲名大噪。其後,他陸續參與 WIFE、ZEUS、USDM 等多個迷因幣項目,並透過 hyperliquid 等去中心化衍生品平台,進行最高 40 倍槓桿投資。
對此,BitMEX 共同創辦人亞瑟·海斯(Arthur Hayes)表示,詹姆斯·溫的操作模式「更像是引起注意的手段,而非實質收益導向」,甚至批評這與穩健的比特幣長期持有策略截然不同,更接近「空投農場式的操作」。
目前迷因幣市場仍處於高波動與輿論牽動的階段,詹姆斯·溫的案例再次揭示這類幣種背後潛藏的操控風險與金權結構。YEPE 項目所暴露出的「重複的炒作模式」與「集權式持幣結構」,為投資人敲響了謹慎參與此類資產的警鐘。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