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依據您提供的文章內容,並依照「加密貨幣專業新聞撰寫指引」重新撰寫的繁體中文新聞稿:
—
根據 Financial Times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英國高等法院裁定,部分在大型詐騙案中查扣的比特幣(BTC)資產,將不全數歸還給被害人,而可能由英國政府吸收部分收益作為國庫收入,引發外界關注英國的加密貨幣資產處理政策。
這起案件可追溯至 2018 年,當時英國警方在倫敦北部破獲一宗龐大詐騙案,共查扣約 6 萬 1,000 枚比特幣,是當時涉及中國投資人約 12 萬 8,000 名的詐騙集團主要資產。案件初期估計造成 6.4 億英鎊(約新台幣 1,197 億元)的損失,但隨著比特幣價格飆升至今,相關資產已增值至約 72 億 4,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2,319 億元)。
根據英國《犯罪所得法案》(Proceeds of Crime Act),被政府查扣的資產可用於對被害人進行補償,但除非法院特別下達返還命令,原則上這些資產將轉入內政部或財政整合基金。因此,現有判決可能讓英國財政部有機會將資產中超過初始投資金額的部分收益轉為國庫收入。
報導指出,雖然財政部暫未將這筆高達 86 億 2,000 萬美元的潛在收益納入預算,內部卻已有高層官員認為,這是一筆「意外之財」,能有效協助彌補約 300 億英鎊(約新台幣 5,655 億元)的財政赤字。
然而此舉引發不少爭議。有法律專家與投資者質疑,如果政府僅返還原始投資金額、不包括因幣價上漲所得的增值部分,恐引發新一輪關於數位資產歸屬權的法律訴訟。評論:這反映出在加密貨幣資產持續增值的環境下,如何妥善處理其查扣與分配,正成為各國政府面臨的新挑戰。
本案或將成為全球討論的指標性案例,不僅涉及受害者補償範疇,更可能影響未來英國乃至其他司法體系對加密資產沒收與財產權的法律判準。隨著比特幣等數位資產日漸主流,此類法律與倫理衝突勢將愈加頻繁。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