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將數位資產納入企業金庫的趨勢日益明顯,儘管市場顯現出過熱跡象,但長期來看仍具成長潛力。根據《Token2049》大會(24 日,新加坡)上的觀察,TON Strategy 執行長維羅妮卡·卡普絲蒂娜(Veronika Kapustina)表示,數位資產金庫(DAT, Digital Asset Treasury)儘管短期看似泡沫,但應被視為「不同於傳統金融的新興金融領域的起點」。
卡普絲蒂娜指出,今年夏季,隨著尋求快速收益的投資人大量湧入,DAT 一度成為市場熱門話題。然而,如今趨勢已從「炒作導向」轉向「趨於理性投資」,投資人開始聚焦於具潛力的計畫。她補充,即便整體泡沫結構不明顯,但部分新興 DAT 項目恐因難以達成目標,面臨適度調整與整合情形。
她進一步解釋:「市場所謂的擴散路徑,總是從過度關注開始,接著熱度退卻,最終才會吸引中長期務實資金進場,促使市場邁向成熟。」
談到 DAT 模式的先驅人物,非微策略公司(MicroStrategy, MSTR)共同創辦人邁可爾·塞勒(Michael Saylor)莫屬。他以比特幣(BTC)為核心打造企業金庫模型,成功推動公司運用加密貨幣進行資產配置。如今該模式已逐步演變,從最早聚焦比特幣擴展至以太幣(ETH)、Solana(SOL)與 TON(TON Strategy 所主導)等資產,展現加密金庫的多元化發展。
專家普遍認為,從長遠來看,DAT 將不僅是金融投資配置工具,更有潛力發展為基礎設施平台,甚至成為銜接技術與傳統金融的橋樑。不少投資人認為,透過 DAT,不僅能串接區塊鏈與金融市場,亦有助於強化其參與項目的「安全性與實用性」。
同時,企業積累數位資產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根據 Bitcointreasuries.net 的資料,截至目前,公開與私人企業金庫中共持有超過 130 萬枚比特幣(約合 1,577 億美元),占總流通量的約 6.6%。而根據 StrategicEthReserve 數據,以太幣金庫則掌握超過 550 萬枚以太幣(約 240 億美元),相當於約 4.5% 的總供應量。
隨著更多機構投入、資金加速流入,加密資產金庫的角色正從短期收益模擬器轉向企業長期資產配置工具,DAT 模型正踏入全新發展階段。
評論:雖然數位資產金庫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市場對其的價格波動與政策不確定性仍存疑慮,但在資產多元化與鏈上金融基礎逐漸成形的格局下,DAT 有望成為企業不可忽視的中長期戰略品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