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社群近期爆發爭議,起因是核心開發者擬在即將發布的 Bitcoin Core 30 版本中,解除比特幣網路對「任意資料儲存容量」的限制。根據 CoinDesk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此項更新預計將於 7 月正式推出,屆時將移除特定資料儲存操作碼 OP_RETURN 的 80 位元組限制,這一改動不僅是技術升級,更被認為可能撼動比特幣網路的設計理念與發展方向。
OP_RETURN 是一種用於在區塊鏈上記錄非交易性資料的操作碼,在 2014 年 3 月 Bitcoin Core 0.9.0 版本中首次導入。它允許開發者將有限度的資料嵌入交易中,但其儲存容量的受限設計,是為避免比特幣區塊鏈淪為「資料倉庫」而非純粹的價值傳輸工具。如今,隨著這項容量限制可能被移除,社群內部對比特幣未來用途與核心哲學的爭辯再次升溫。許多開發者支持此舉,認為有利於提高區塊鏈的「擴充性」與「靈活性」,例如支援 NFT、生態應用或隱私訊息紀錄。
然而,反對方則擔心這將使比特幣偏離其原先作為「去中心化數位貨幣」的定位。部分專家指出,大量非交易性資料的寫入可能導致「網路擁塞」與「儲存成本上升」,甚至為惡意濫用開啟大門。也有聲音質疑,此次決定是否受到「企業壓力」影響,並非完全基於技術或去中心化精神進行。評論:在許多支持者心中,比特幣成功的核心在於堅守中本聰的初衷,是否開放任意資料寫入功能,會被視為對這一精神的偏離。
早於 2010 年,比特幣創辦人中本聰即在論壇中表明,反對將不符合特定標準的非典型資料寫入區塊鏈,認為這將破壞其設計單純性。此觀點影響後續開發取向,也成為限制資料儲存機能的關鍵理由之一。
如今,比特幣正處於一個關鍵轉型點,在「堅守原則」與「順應時代」之間拿捏平衡將是極大挑戰。此次 OP_RETURN 的爭議,不只是一次功能修改,也將成為判斷比特幣是否走向多元應用平台或仍以數位貨幣為本的重大指標。未來幾週,社群與開發團隊間的討論預計將更加激烈,這可能重塑比特幣的面貌,甚至改變其在加密貨幣生態系中的定位。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