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 AI 與區塊鏈技術正改變我們對治理模式的認知。在政府與大型企業掌控人工智慧研發方向之際,傳統治理體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近來,「網路國家」概念逐漸受到重視,主張建立以區塊鏈為基礎、強調「去中心化」、「透明性」與「集體參與」的新型治理架構,不僅可化解 AI 領域集中化問題,同時也能實踐「數位自治」與「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
根據當前趨勢分析,傳統體制下的 AI 領域正被極少數企業所壟斷,其中超過六成的 AI 研發資源集中於美國加州。這種區域與資源集中的現況,已造成地緣政治與社會發展的不平均,甚至衍生具體爭議。例如由伊隆·馬斯克創立的 xAI,其 AI 模型 Grok 曾因偏頗輸出,引發社群熱議;更有 xAI 使用美國孟菲斯地區的天然氣資源進行訓練導致環境污染,最終遭到居民與地方訴訟,反映 AI 巨頭可能帶來的不均衡風險。
在這樣的背景下,主張透明與開源開發的「網路國家」與「影響力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日漸獲得關注。這種結構不設地理邊界,採數位公民參與制,參與者可藉由區塊鏈技術共同制定治理規則,並在公鏈上記錄 AI 執行與訓練過程中所有決策與數據,實現完整可驗證與追溯的治理歷程。若參與者對原則不認同,亦可擁有「數位退場權」,自由退出社群。這樣的機制不僅保障個體主權,也強化治理的透明與平等。
在治理方面,影響力 DAO 擔任核心角色。它們透過資助開源 AI 專案、推動包容性數據收集機制,並以投票系統確保使用者聲音得以轉換為實際決策,建立「照顧式治理」取代「控制式體制」。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生成式 AI 的偏見通常源於數據樣本不足與缺乏透明度,而非演算法本身缺陷。網路國家與 DAO 所導入的多元資料與集體協商機制,有望進一步緩解此類偏見風險。
評論:網路國家的最大潛力,或許在於其能夠將人工智慧從「效率導向工具」轉變為「公共資產」。隨著技術與社會脈絡的快速演進,建立一個全民皆能參與的開放式治理平台,不僅有助於保障數位主權,更攸關集體福祉與技術永續。
面對 AI 快速普及與潛在風險,建立以集體協作為核心的治理模式已成當務之急。網路國家與影響力 DAO 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框架,從去中心化出發,構築具擴張性、可稽核且高韌性的 AI 生態,並讓 AI 真正成為服務全體的「數位公共財」。未來的發展應聚焦於如何吸引更多開發者與使用者參與這一權力再分配過程,實現技術民主化與治理現代化的願景。
(原文參考來源:2024 年 4 月 DeepKnowledge 發佈社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