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宏觀分析師盧克·葛羅曼(Luke Gromen)近日指出,比特幣(BTC)不會產生收益的特性,正是其作為「資產保值工具」的核心優勢。他於 3 日(當地時間)接受 Coin Stories 播客節目專訪時表示,「若某項資產能帶來收益,代表持有者正在承擔風險」,認為將比特幣與傳統收益型資產作一對一比較,本身就是錯誤的觀點。
針對部分投資者偏好能產生回報的金融資產、而對比特幣缺乏收益性產生質疑的態度,葛羅曼批評這是一種「根植於西方金融體系的特權觀念」。他並舉例指出,在 FTX 交易所倒閉之前,許多用戶因為看中其所提供的質押收益(staking yield)而進場投資,最終導致損失慘重。FTX 在 2022 年 11 月爆發倒閉危機,至今仍是加密貨幣史上最大醜聞之一。
他進一步強調,收益型架構在本質上並不等於安全;相反,有時可能因投資者追求高報酬,反而加劇風險暴露。他呼籲市場應轉向關注資產的「風險屬性」而非僅看收益,並指出比特幣無收益的結構,反而可視為是一種風險屏障,有助於保護用戶資產。
評論:葛羅曼的觀點與當前市場中對比特幣的兩極認知形成鮮明對比。在美國利率依然高企的背景下,許多投資人傾向選擇能帶來固定收益的商品,對於「不產生利息的資產」如比特幣存在疑慮。然而在全球其他地區,尤其是金融體系不穩定的國家,比特幣作為「去風險資產」的定位,正不斷獲得認可。
綜上所述,葛羅曼認為,比特幣的「無收益」結構不應被視為缺陷,而是一種價值特質,在當今變化莫測的金融環境中,反而可能成為保護資本的利器。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