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近日走勢引發市場對於「是否已觸及本輪牛市高點」的高度關注。根據 The DeFi Report 創辦人麥可·納多(Michael Nadeau)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分析指出,長期持有者(Long-Term Holders, LTH)的拋售模式與 2021 年的走勢「驚人相似」,這可能意味著當前正處於真正的「週期頂部」。
納多回顧 2021 年的多頭週期時指出,當年 4 月前比特幣價格迅速上升的前期,也就是 2020 年 11 月至 2021 年 3 月,長期持有者拋售了約 13.5% 的持倉,而這一階段可能才是該輪的「真實高點」。他認為,同年 11 月刷新歷史新高所構成的「雙頂結構」,實質上缺乏新資金注入,因此多仰賴短期資金輪動支撐,導致漲勢後勁不足。
而眼下的市場情況與當時頗為相似。他指出,在 2024 年第一季,長期持有者已出售了持倉的 12.4%,近期亦開始重新累積部位,與 2021 年的節奏幾乎重演。但不同的是,短期持有者(Short-Term Holders, STH)參與意願仍低,市場中也看不出明顯的新資金進場,這使得反彈動能受到質疑。
市場鏈上數據供應商 Glassnode 也發表報告指出,儘管現階段比特幣價格有短期回穩跡象,但整體供需結構依舊「脆弱」。現貨市場的交易量依然低迷,CVD(累積成交差額)走弱,顯示賣壓正對漲勢形成壓制。即便 RSI(相對強弱指數)已進入超買區間,但多數投資者情緒依然偏保守,顯示進一步上漲空間有限。
衍生品市場方面,雖然比特幣期貨未平倉合約數有所增加,但資金費率走弱與買盤偏少,反映多數投資人仍采觀望態度。選擇權市場上的波動率差縮窄、偏度(Skew)大幅下滑,也暗示避險操作減少,同時市場情緒趨於過度樂觀,進一步提升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
鏈上數據同樣呈現分歧。比特幣的錢包地址數已逼近週期性低點,顯示使用者新增成長趨緩,但資金轉移總量卻在上升,意味更多是來自大戶的資金重新調度。另一方面,區塊鏈交易手續費則呈現下滑,反映出對區塊空間及投機活動的實際需求正在減弱。同時,愈來愈多投資人選擇落袋為安,也透露出市場正進入獲利了結與需求消退的階段。
綜合來看,當前的比特幣市場正面臨「結構性壓力與不確定性」。分析人士指出,除了價格走勢與歷史週期高度相似,更應將其視作對新一輪牛市可持續性的「警示信號」──投資人預期本身或許已不足以再次推動大幅上漲。
評論:本輪比特幣走勢雖維持高檔,但缺乏交易動能與資金支持,可能意味著「泡沫轉折點」正在逼近。長期投資人拋售與再收集的行為,若再度成為多頭末期的典型訊號,市場參與者應更加警惕回調風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