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貨幣市場明顯回暖的當下,與 2020 年的大牛市相比,本輪上漲展現出不同樣貌。根據加密市場做市商 Wintermute 於 24 日(當地時間)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目前市場呈現「更為選擇性、制度化且克制」的發展趨勢。此次漲勢背後並非單純來自價格上漲所帶動的樂觀情緒,而是受到總體經濟面轉變的支撐,例如經濟成長放緩、美國聯準會(Fed)貨幣政策立場傾向鴿派,以及通膨壓力減緩等因素。
在主流加密貨幣中,比特幣(BTC)與以太幣(ETH)分別上漲約 3% 與 4%,但備受關注的 Solana(SOL)漲幅卻逼近 10%。這一差異與數個因素有關:資產配置轉向數位資產託管形式、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交易量顯著上升,以及機構投資者進場建立多頭部位。此前,與山寨幣相關的未平倉合約曾一度超越比特幣與以太幣的總合,顯示市場熱度高漲;然而,在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召開前,市場進入調整期,代表投資人如今更為謹慎,不再盲目追價。
據 Wintermute 評估,當前的加密貨幣市場規模已較 2020 年成長近十倍。然而與那時期不同的是,目前 M2 貨幣供給並未出現類似的擴張,利率則仍維持在高位。這意味,基於「低利率」刺激的資金洪流難以重現,若山寨幣希望再現過往般的高報酬,便需要顯著增加資本投入。
更值得注意的是,主導當前這波市場行情的已非散戶,而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根據報告分析,來自機構的新進資金約佔整體資金流的 60% 至 70%。這些資金透過 ETF、合規託管服務以及企業財務配置等形式投入加密資產市場,並高度集中於比特幣、以太幣、Solana 等主要資產項目。與前幾個週期不同的是,缺乏實際應用場景的中小型山寨幣不再吸引大量資金,反映市場已進入更偏重基本面的時代。
從市值層面來看,整體山寨幣市場在過去一週增加將近 2,0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278 兆元),接近 2021 年的歷史高點。然而,不同於過往以「迷因幣」概念炒作或過度樂觀情緒所堆積的泡沫,這次的成長更根植於實際應用與制度基礎之上。如歐洲的 MiCA 法規確立監管框架、美國等國推動加密 ETF 發展、以及企業逐步探索資產代幣化等,使得市場趨向更為成熟與穩健。
評論:此次「山寨幣季」若真成形,很可能呈現出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樣貌——建立在「實用性」與「制度支撐」之上,而非投機與炒作。市場基礎已不同於三、四年前的初期階段,高利率與資金規模的擴大,也讓無理上漲空間非常有限。投資人應重新審視策略,只關注具有基本面支撐與制度合規的項目,正是這些真正具有韌性的加密貨幣,才能在未來的市場中生存下來。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