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於 17 日(當地時間),原為美國醫療服務公司、現正轉型為以比特幣(BTC)為核心資產的 KindlyMD,其股價在單日內重挫 55.4%,引發市場震盪。此次劇烈下跌被認為與該公司執行長 David Bailey(大衛·貝利)勸導短期交易者離場的發言,以及最新的募資安排有關。
根據報導,貝利於近日向股東發出公開信,表示「未來股價波動將可能加劇」,並直言建議「僅以交易為目的的股東應退出持股」。這番言論發表時間緊接著是 13 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披露的新一輪募資訊息:KindlyMD 與投資人簽訂了總額 2 億美元的「私募投資公開公司(PIPE)」協議,按照折扣價格發行新股以換取資金。
此 PIPE 募資模式讓投資人可低價買入股份,並具有未來自由交易的彈性,儘管有助於資金籌措,卻也意味著潛在的賣壓擴大,因此市場多以負面角度詮釋該消息。
市場對此反應迅速,KindlyMD 股票於 17 日收於 1.24 美元,與前一交易日相比暴跌 55.4%,約當 1,720 韓圜。雖然在盤後交易略為回升,上漲約 4.8%,但幅度有限。評論認為,該企業本吸引了許多追求短期利潤的投資者,此次貝利的發言讓部分投資人選擇出場,進一步擴大跌幅。
針對這種現象,市場分析師表達了對「加密財庫公司」(Crypto Treasury)的憂慮。這類企業將加密資產作為資產負債表的主力,但部分公司所持的加密貨幣市值已超過本身市值,專家警告此類資本結構正走向與 2008 年金融危機相似的風險態勢。
KindlyMD 原為加州本地的醫療服務商,近期轉型為以比特幣為戰略資產的企業,吸引了市場目光。然而,隨著募資方案與財務安排引發市場疑慮,有觀點指出,公司的轉型之路恐將伴隨更大的信任考驗與波動壓力。
評論:KindlyMD 的例子顯示,僅賴加密資產作為企業價值支撐,若沒有清晰的營收模式與透明財務結構,可能難以留住長期投資者 — 即使一次募資成功,也難敵市場對實質價值的懷疑。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