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知名拍賣行佳士得(Christie’s)近期宣布,已裁撤其原本專門負責 NFT(非同質化代幣)藝術的部門,並將該業務併入旗下的「20 世紀與 21 世紀藝術部門」,反映出該公司在全球藝術市場普遍低迷的情況下,正重新調整其數位藝術的經營策略。
根據 Now Media 於 1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佳士得發言人表示,此舉屬於「組織架構的策略性調整」,而未來雖仍持續承辦數位藝術相關拍賣業務,但針對 NFT 的專責團隊將不再維持。換言之,未來包括 NFT 在內的數位藝術品,將與其他現代藝術作品一同由既有部門管理。
作為組織調整的一部分,佳士得也解雇了兩位員工,其中包括數位藝術部門的副總裁。但公司補充,預計仍會保留至少年一位專職的數位藝術專家,以延續相關業務。
佳士得曾於 2021 年 NFT 市場熱潮期間大力推廣數位藝術,當年更成功以 6,930 萬美元(約新台幣 22.4 億元)協助藝術家「比普」(Beeple,本名 Mike Winkelmann)拍賣其著名 NFT 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該作品被視為 NFT 正式進入主流拍賣市場的指標性案例。
不過,自 2022 年起,隨著 NFT 價格與交易量大幅下滑,數位藝術市場熱度急遽降低。佳士得此次的組織重整,可被解讀為對此「市場變化的直接回應」。多方分析指出,相較傳統藝術拍品,數位藝術的拍賣利潤並未達到預期。
評論:此舉可能意味著,NFT 在主流藝術市場的實驗階段尚未結束,其藝術價值與市場實用性間仍存在落差。儘管拍賣行不再設置專責單位,未來對於 NFT 技術在藝術產業的長期影響,以及主流市場將如何看待數位藝術的地位,仍值得持續觀察。
關鍵詞:NFT、數位藝術、佳士得、藝術拍賣市場、數位資產市場重整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