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位資產時代的到來,加密貨幣的持有者越來越重視「遺產規劃」。比特幣(BTC)、以太幣(ETH)、NFT 等數位資產,與傳統金融資產不同,僅能透過個人的私鑰或助記詞進行存取,一旦遺失相關資訊,這些寶貴資產將可能面臨無法恢復的永久損失。
根據業界估算,目前已有約 157 萬枚比特幣因各種原因「永遠遺失」,相當於比特幣總供應量的 7.5%。這些損失多半來自於使用者操作失誤,或是未妥善將關鍵資訊交接給合法繼承人,顯示「針對數位資產訂定完善的遺產規劃」有其必要性。
在設計規劃時,首先應對所擁有的所有數位資產進行詳盡列舉,並明確記錄每項資產的存取方式。這類資料宜透過加密檔案方式保存,或採用紙本密封文書離線儲存。另也可使用去中心化身份認證工具,以維護資訊「隱私安全」。重要的是,不建議在一般遺囑文件中直接揭露私鑰或助記詞,以免造成個資外洩或資產被盜風險。
除此之外,指定「值得信任的遺產執行人」同樣關鍵,確保整套資產交接計劃具備法律依據並可順利執行。但需注意,將資產全數托管於中心化交易所,或直接將私鑰交予親人,均存在潛在風險。因此,維持「託管式與自主管理資產」兩者間的平衡,才能兼顧安全與彈性。
評論:隨著川普總統近期公開表態支持加密貨幣,美國社會對「加密資產如何傳承」的關注日益增加,促使持幣者除了考慮資產增值以外,也需對資產傳承負起更多責任。未來,真正有效的數位遺產傳承,將仰賴法律結構、社會共識與科技手段的三方整合。透過提前部署與完善設計,才能確保資產在世代之間順利流轉,讓加密貨幣發揮「跨世代資產」的真正價值。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