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眠超過12年的「中本聰時代」比特幣(BTC)錢包近日甦醒,為加密貨幣市場投下一顆震撼彈。根據 Whale Alert 於 24 日(當地時間)揭露,該錢包內原本儲存有 479 枚比特幣,當時每枚成本僅約 109 美元,如今依照單枚約 11.2 萬美元的行情估算,總價值已達 5,360 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 74.5 億元。
Whale Alert 是知名追蹤「比特幣巨鯨」動態的社群帳號,此次發現該地址已長時間處於休眠狀態,直至近期發出一筆小額測試轉帳才正式喚醒。該地址隨後出現數筆轉移交易,金額介於 0.25 枚(約新台幣 389 萬元)至 16 枚(約新台幣 2 億 4,900 萬元)之間,顯示原先被視為「遺失資產」的比特幣可能已準備重新進入流通市場。
據區塊鏈紀錄顯示,該錢包最初可追溯至 2012 年,來自當時知名的比特幣礦池 DeepBit 所發放的區塊獎勵。早期有紀錄指出,該地址曾在價格僅 439 至 519 美元間交易 4 枚比特幣,看似微不足道的交易,因經年累月的資產增值,最終帶來超過 10 萬%的驚人報酬。
目前這些比特幣已被轉移至全新格式的 Bech32 地址,此舉意味著該錢包仍由原擁有者控制。分析認為,此次轉帳主要為資產重整與錢包安全升級的操作,並非為了立即出售,因此短期內對市場價格恐難有直接影響。
評論:專家普遍認為,比特幣(BTC)早期長期持有者的一舉一動,不僅顯現其對加密資產的高信念,也能反映其卓越的資產保管能力。儘管這類交易帳戶甦醒常引發市場波動疑慮,但如無實際拋售動作,影響通常僅止於投機心理層面。
這類「中本聰時期」資產的移動,也再次喚起市場對「比特幣供應稀缺性」與「歷史價值」的重視。在 2,100 萬枚供應極限下,每一筆塵封已久的幣重新活躍,皆有可能改變市場對「長期持有率」的評估。不過,最終是否對行情造成實質衝擊,仍需觀察這批比特幣是否會進入交易所流通。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