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價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之際,著名經濟學家、長期金本位支持者與比特幣(BTC)批評者彼得·希夫(Peter Schiff)再度對加密貨幣市場發出警告。他表示,此輪比特幣的上漲僅是「空頭市場反彈」,而在金價強勢走高的大環境下,加密貨幣市場很可能將再度面臨下跌風險。
根據其於 24 日(當地時間)在 X(原 Twitter)平台上的發言,希夫直言「比特幣以及整體加密市場將因金價上漲而從根本被動搖」,並認為目前市場展現出的高度樂觀情緒並不具可持續性。他進一步指出,華爾街對加密資產的投資熱潮已達過熱狀態,使得價格進一步攀升的空間受限。
這番言論發表之際正值比特幣價格自 10 月 8 日的近期高點約 12 萬 6,000 美元(約新台幣 1,751 萬元)下跌逾 3%,目前已回落至約 12 萬 1,600 美元(約新台幣 1,690 萬元),加重市場憂慮。希夫認為,若比特幣無法相對於黃金創下新高,則無論價格如何波動,都難以視為真正的反轉行情。
數據也反映兩者此輪表現差距,今年以來,黃金的報酬率已較比特幣高出約 17%。評論:這樣的數據為希夫的言論提供了論據,使其「金強幣弱」論在傳統投資派中更具說服力。
事實上,希夫過去便多次批評比特幣「數位黃金」的定位無法兌現。他強調,比特幣兌黃金價格自今年 8 月高點以來已下跌逾 20%,這已構成一典型「空頭市況」。
然而,加密貨幣社群也並未坐視此番批評。科技創業家布萊恩·舒斯特(Brian Shuster)公開反駁,質疑「今天是反向日嗎?」,並主張「真正被高估的是黃金。」他強調,相較於黃金,比特幣的市值仍遠低,意味著未來的成長空間仍相當可觀。
希夫對此回應指出,目前黃金仍僅為少數投資人持有,而比特幣與其他加密資產則已更為大眾化。然而他同時預測,就長期走勢而言,若美元持續貶值,黃金的價格有可能攀升至每盎司 1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390 萬元),並引用黃金歷年從 20 美元上漲到 2,600 美元(約新台幣 361 萬元)的歷史表現作為佐證。
評論:希夫與支持者再次把「金 vs 幣」的討論推上新一輪高峰,也促使投資界重新檢視兩種資產類別的長期價值定位。
此次希夫的發言,再度點燃傳統資產與數位資產間的價值辯論,也可能成為投資者未來資產配置選擇的轉捩點。當前市場對於黃金的「安全性」與加密貨幣的「成長性」之爭,預料將在投資社群間持續延燒。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