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加密資金轉向合規導向:跨鏈橋遭質疑、監管透明成機構投資新標準

加密資金轉向合規導向:跨鏈橋遭質疑、監管透明成機構投資新標準 / Tokenpost

在全球資金尋求投資去處的背景下,當前的加密貨幣市場競爭已不再以技術創新為唯一核心,轉而進入以「規範遵循能力」為主導的時代。根據韓國聯合通訊社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在歐盟加速推動「加密資產市場規範法案(MiCA)」與國際防制洗錢組織(FATF)嚴管「旅行規則」之下,合規不再是選擇題,而是專案與資金存續的基本條件。

過去具備全球互通潛力的「跨鏈橋接(cross-chain bridge)」技術,一度被期待能成為吸引制度資金進場的關鍵。然而,現實情況卻是機構投資人將重點放在「法遵結構」之上,將「合規保障」視作投入資金的首要門檻,讓這項區塊鏈技術走向價值重新評估。

評論:對機構而言,透明度與合規框架的重要性已超越鏈上創新,他們更需要清楚的責任歸屬與風險管控。

儘管去中心化系統號稱擁有無國界與無許可擴張的優勢,但其最大的風險卻往往落在「防制洗錢(AML)」的死角。根據鏈上資料分析公司 Elliptic 最新兩年報告,透過跨鏈交換交易進行洗錢的資金已累積高達 21.8 億美元(折合約 3.03 兆韓元),其中一大部分迴避傳統監管追蹤,經由以太幣(ETH)轉往 Solana(SOL) 等區塊鏈而完成。

這類分散式橋接方案透過智能合約等機制,跳脫中心化控制,使既有 AML 工具難以追蹤資金流向。當這類技術與 Mixer、去中心化交易所(DEX)與原生代幣替換平台結合時,與其說是創新,不如說是擴大了透明監管的盲區。

評論:非法資金並不拘泥於哪一個鏈生態,而是利用鏈與鏈之間的灰色地帶運作,從而對整體產業信任度造成嚴重折損。

美國方面,即使川普總統展現出對加密友好的立場,當地監管政策仍傾向全盤接軌 FATF 標準,意味著加密專案想要接觸主流投資人,勢必要在跨鏈互通性與監管可視性兩者之間尋求平衡,導入「混合式策略(hybrid approach)」—這將是未來能否擴展的要點。

最終,驅動市場長遠成長的主力,將是「戰略性合規應對」而非單一技術革新。真正堵住機構資金進場的,其實往往不是技術瓶頸,而是缺乏明確規範。想要掌握下一輪增長主導權的加密項目,現在必須認真面對這道考題:打造一個既講透明又能合規的「新型跨鏈橋」。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