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麥可·賽勒再提比特幣(BTC)稀缺性:21M vs ∞ 引爆市場關注

麥可·賽勒再提比特幣(BTC)稀缺性:21M vs ∞ 引爆市場關注 / Tokenpost

微策略(MicroStrategy)共同創辦人,同時也是比特幣(BTC)的堅定支持者麥可·賽勒(Michael Saylor),近日再次透過社群媒體向市場傳達一則意義深遠的訊息。他在 X(前稱 Twitter)上發文寫下「21M vs ∞」,簡短字句卻重申了比特幣核心價值——有限供應對抗無限制發行,藉此凸顯比特幣在當代貨幣體系中的獨特定位。

賽勒長期主張,比特幣是對抗美元等「無限制發行」法定貨幣的最佳替代資產,並將其比擬為「數位黃金」。此次發言亦延續其一貫立場,質疑美國聯準會及財政部在疫情後大量釋出流動性的政策,並進一步強調比特幣總量僅有2,100萬枚這一特性。

根據最新數據,目前比特幣已挖礦總量為19,908,015枚,剩餘供應量約僅有109萬枚左右。由於比特幣每約四年會經歷一次「區塊獎勵減半」(Halving),該機制使每新產生的比特幣數量隨時間遞減,進一步拉高其「稀缺性」價值。

比特幣歷史學者皮特·里佐(Pete Rizzo)近期預測,最後一枚比特幣將於2104年8月17日挖出,這項推估基於對比特幣機制深入瞭解,亦間接指出市場上已流通的大部分比特幣實際上早已問世。

賽勒這次的言論不僅傳達了數據,更傳遞了一種理念。在全球多數央行趨向低利率與寬鬆政策之際,比特幣以「永遠固定的供給量」提供了截然不同的經濟實驗。評論:這種稀缺性使比特幣在「通膨對抗工具」的角色上愈加受到青睞。

儘管目前全球投資人幾乎隨時能加入比特幣市場,但其供應總量有限這一事實,未來勢必將成為更為關鍵的變數。從更宏觀趨勢來看,賽勒藉由此次發文,無非是再次提醒市場參與者:「數位稀缺性」正是比特幣的核心優勢之一。

資料來源:根据 CoinDesk 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報導。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