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投資人風險偏好顯著升高,加密貨幣市場資金正從比特幣(BTC)快速輪動至以太幣(ETH)與多種山寨幣。然而,有分析警告指出,這類資金轉移雖短期內活絡市場,但卻加重了市場結構的脆弱性,並推升出現大規模清算的潛在風險。
根據加密貨幣交易所 Bitfinex 於 24 日(當地時間)發布的最新報告,近期投資人透過槓桿操作進行高風險交易的比例持續上升,進一步改變了整體市場的開倉部位比重(Open Interest Ratio)。報告指出:「投機性押注大幅增加,意味著清算連鎖反應的可能性也隨之上升。」
數據顯示,過去三個月,比特幣衍生品市場的開倉部位佔比已從 51% 下滑至 41%;相對地,以太幣的比例自 17% 上升至 26%,而山寨幣則穩定維持在約 30% 左右。此變化與「以太幣 ETF」的市場預期回溫,以及新上市山寨幣所激發的投機熱潮息息相關。
儘管這波資金流動短期內為山寨幣市場注入活力,但這種「代幣間資本分散」的現象,實際上也在放大整體市場的潛在風險。Bitfinex 分析師警告,一旦市場動能反轉,或遇到宏觀經濟與監管預期的突發變數,槓桿部位將面臨連環平倉,進而導致市場出現劇烈下跌。
事實上,市場近期已出現高度波動徵兆。根據統計,自 7 月 23 日至 25 日,比特幣下跌引發整體加密貨幣市場出現約 14.6 億美元(約新台幣 2,308 億元)融資多單清算,其中比特幣部位清算金額約為 3.7 億美元(約新台幣 514 億元),其餘主要集中在「槓桿過度集中於山寨幣」的領域。
此外,近 30 日每日平均清算金額更超過 3.5 億美元(約新台幣 487 億元),顯示市場已進入「高風險狀態」。在此情況下,投資人應更加重視風險控制,因為主流資產的波動性增幅,往往會迅速向其他代幣擴散,引發更廣泛的市場連鎖效應。
Bitfinex 最後提醒,若市場持續出現「高槓桿重倉」現象,未來的波動恐變得更加劇烈,市場也可能陷入「高度敏感」的過熱階段。評論:投資人在當前不穩的結構性環境中,應重新審視自身的「市場急劇波動時應變策略」,以因應可能出現的劇烈價格修正。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