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比特幣(BTC)硬體錢包使用者近日因誤信仿冒產品而損失約 4.35 枚比特幣,按市價換算約為 7 億 2,575 萬韓元,事件再度凸顯購買與使用硬體錢包時需高度警覺。根據區塊鏈資安公司 SlowMist(慢霧科技)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告指出,這起駭人詐騙事件揭示五項硬體錢包使用警戒重點。
根據報告,受害人透過中國電商平台京東購買了一款標榜「前置安裝 imToken」的硬體錢包。雖然產品外觀和包裝看起來正常,但實際上該裝置內部已被植入駭客預設好的「助記詞」。受害者在未經初始化的情況下啟用該錢包,並從 OKX 交易所陸續轉出比特幣至冷錢包。但僅僅兩日後,其資產即被全部轉移至駭客控制的區塊鏈地址。
這類「假錢包詐騙」手法早有前例,但此次事件再次證實:駭客透過在外觀完整的新錢包中預設私密資訊,誘騙未察覺的使用者直接啟用裝置,是一種極具威脅性的「社會工程學詐術」,而非單純的技術性入侵。
SlowMist 發言人指出:「受害者未將錢包初始化,也未重新生成助記詞,導致資產完全暴露在駭客面前。」並補充警告:「凡是未落實基本資安流程的使用者,皆可能重蹈覆轍。」
為防範類似詐騙,專家建議使用者遵循以下五項基本守則:其一,只從官方品牌網站購買硬體錢包;其二,拒絕使用包裝內附的助記詞,必須自行生成;其三,首次使用前務必將裝置初始化;其四,先以少量資金測試交易後再進行大額儲存;其五,深入瞭解硬體錢包的運作原理。
評論:在比特幣與其他加密資產自我託管(self-custody)比例日益升高的今天,稍有疏忽即可能招致全數資產損失。儘管硬體錢包被視為最安全的儲存方式之一,但安全性並非僅取決於設備本身,更仰賴使用者的操作習慣與資安意識。
這起事件也再次提醒加密貨幣投資者:硬體錢包若未正確使用,反而可能成為駭客的敲詐工具,守護資產安全,從瞭解與警惕開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