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VanEck 分析師質疑瑞波幣(XRP)實用性與代幣經濟學:開發參與與機構採用皆偏低

VanEck 分析師質疑瑞波幣(XRP)實用性與代幣經濟學:開發參與與機構採用皆偏低 / Tokenpost

根據 The Block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資產管理公司 VanEck 數位資產研究主管馬修·西格爾(Matthew Sigel)針對瑞波幣(XRP)的實際效用與「代幣經濟學」提出質疑,相關言論迅速引發市場與社群的熱議。他主要從區塊鏈生態的兩大核心指標——開發者參與度與實際應用場景的稀缺——來質疑 XRP 的長期可行性。

馬修·西格爾在其個人社群媒體平台上表示:「XRP 的支持者們,我無法確定你們的區塊鏈實際在運作什麼,但你們相信它有用的熱情不容忽視。」評論:他的這番話在肯定用戶忠誠的同時,卻也尖銳指出 XRP 缺乏明確用途與開發動能的現實問題。

在比較比特幣(BTC)與瑞波幣的機構採用程度時,馬修指出,比特幣已獲得多國央行、大學基金與主權財富基金的採納,更有多達 12 個國家投入挖礦業務,並積極探索能源網絡整合的可能性;相較之下,XRP 在政府或機構層級的應用與需求仍屬有限,未見代表性擴展。

即使瑞波(Ripple)與大型投資機構如貝萊德(BlackRock)、OntoFinance 等建立合作關係,馬修依然持保留態度。他認為,這些合作對 XRP 持有者而言實質回饋不明——例如在交易手續費、收益分配或代幣銷毀機制等方面,並沒有讓持幣者直接受益的制度。

此外,他也提到 VanEck 雖然日前已向美國申請推出 Solana(SOL) 的現貨 ETF,卻對 XRP ETF 並無推動計畫,與其他傳統金融機構如貝萊德與富達等的謹慎態度一致。這也進一步反映出,儘管 XRP 在市值排名與歷史發展上具代表性,卻尚未獲得主流金融體系的高度認可。

評論:馬修·西格爾的質疑再次將焦點拉回至「代幣經濟學」的本質——在加密貨幣進入成熟階段後,「實質用途」與「代幣價值創造邏輯」正取代單純的「合作消息」或「行銷策略」成為評估項目的核心依據。

即使 XRP 社群對此批評反應激烈,但馬修的觀點仍揭示一個持續受討論的問題:一個加密貨幣的長期價值,應立基於其能否為開發者與持幣者創造可驗證且可持續的效益。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