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Chain 宣稱未內建資金凍結功能,駁斥外界誤解報告
在近期引發爭議的「隱藏凍結功能」質疑聲中,供應鏈導向區塊鏈項目 VeChain 正面反擊,強調其區塊鏈架構未內建資金凍結機制,並稱相關指控可能損害其國際聲譽。
根據韓國媒體報導,24 日(當地時間)VeChain 發表聲明回應交易所 Bybit 旗下安全研究團隊 Lazarus Security Lab 的報告。該研究團隊在一份名為《區塊鏈中的凍結功能暴露:資產控制可能性的分析》的文件中指出,包括 VeChain 在內的 16 個區塊鏈項目被發現具有「硬編碼的資金凍結功能」,引發外界對去中心化程度的關注。
VeChain 則駁斥指控,表示報告內容「並非基於事實而作」,可能會對其項目的公信力與透明治理體系造成不實損害。VeChain 強調自 2019 年以來僅施行過一次區塊交易限制,且該行動完全由社群投票決議,並非預先設計在代碼中的功能,也不能視為永久性凍結手段。
該次事件起因於駭客取得某個 VeChain 錢包的私鑰,社群透過共識流程批准驗證節點 Block Producer 暫時屏蔽該錢包發起的交易。VeChain 指出,這是一次性、社群驅動的治理措施,「與區塊鏈內建控制功能有根本區別」。
此外,VeChain 指出報告混淆了「阻擋(blocking)」與「凍結(freezing)」的技術差異,認為這一點是 Bybit 研究團隊的誤解關鍵。他們強調要從治理結構與技術設計上分辨兩者本質差異。
為強化立場,VeChain 同時公布其合作的第三方安全審計機構報告,包括 NCC 集團、Coinspect 及 Hacken。這些報告皆指出 VeChainThor 網路架構中,節點可以基於共識拒絕執行某些交易,但並未設定原生「資金凍結」機制,依然維持去中心化與抗審查的設計理念。
在爭議中被點名的還包括由幣安(Binance)支持的 BNB 鏈、Sui(SUI)、Aptos(APT) 與 XDC Network 等項目。原始報告依據資金凍結方式區分為三類:源碼硬編碼、配置設定及鏈上智能合約形式,雖指出這些手段有助提升安全性,但同時可能傷害「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與抗審查本質」。
評論:此事件凸顯當前加密貨幣項目正面臨一項兩難課題——在強化安全防護的同時,如何不失去原有的「去中心化」核心價值。VeChain 的回應展現其欲與社群共同維持多方參與治理模式的決心,也促進市場對「技術控制」與「社群治理」界線的討論。
關鍵詞:VeChain(VET)、資金凍結功能、去中心化、安全審計、區塊鏈治理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