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瑞波幣(XRP)加速滲透實體市場 餐飲、旅遊、電商全面接受加密貨幣付款

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瑞波幣(XRP)加速滲透實體市場 餐飲、旅遊、電商全面接受加密貨幣付款 / Tokenpost

加密貨幣逐漸從金融邊緣邁入主流市場。根據多家媒體報導,三大主流加密資產—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瑞波幣(XRP)—正廣泛應用於日常消費、高價商品購買、跨國旅遊乃至企業財務領域,宣示數位資產時代的加速來臨。這三種代幣各具特色:比特幣被視為「價值儲存型資產」、以太幣是「智慧合約平台的核心支柱」,而瑞波幣則適合用於「快速且低費用的跨境支付」。隨著品牌力、流動性與功能性的逐步成熟,這些代幣在實體世界的應用正快速擴張。

如今,一杯咖啡便能用加密貨幣付款已不再是想像。美國知名連鎖品牌星巴克透過 Bitrefill 禮品卡與應用程式的串接,支援客戶使用比特幣與以太幣購買飲品。若使用 Flexa 等支付平台,小型咖啡店也能輕鬆接受加密貨幣付款。便利店業者 Sheetz 更進一步支援門市使用多種數位資產完成付款交易。雖然瑞波幣在日常消費場景不如比特幣與以太幣普及,但其在「跨境支付」應用上具明顯優勢,部分實體商店仍持續支援 XRP 付款。

速食品牌也積極迎接數位支付浪潮。例如,部分麥當勞門市已可透過特定支付應用接受比特幣結帳,而 Subway 與 Burger King 則允許顧客以第三方禮品卡方式,用加密貨幣進行交易。連鎖餐廳 Steak ’n Shake 在 5 月全美門市正式導入比特幣支付後,銷售額成長 11%。Chipotle 與 Baskin Robbins 亦透過 BitPay 接收 ETH、BTC 與 XRP 等數位貨幣,讓消費者以代幣購買墨西哥卷與冰淇淋成為現實。

在零售與電商領域,企業紛紛提高對加密貨幣的接受度。電信業者 AT&T 支援用 BTC 或 ETH 繳納月費,微軟(MSFT)則開放使用數位資產購買內容。科技電商 Newegg 接受以太幣,Overstock 可用瑞波幣支付。Shopify 更降低中小賣家整合加密貨幣支付的門檻,讓數千家線上商店支援比特幣付款。家居賣場如家得寶(HD)、宜家透過 BitPay 或 Bitrefill 禮品卡間接接納數位資產,目前已建立廣泛支付場景。

值得注意的是,旅遊業也正加速擁抱虛擬資產支付。訂票平台 Travala 提供 BTC、ETH 與數十種加密貨幣支付選擇,涵蓋機票與飯店預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聯酋航空計劃與 Crypto.com 合作導入加密貨幣支付;拉脫維亞國籍的 AirBaltic 更已成功處理數千筆比特幣購票交易。目前,平台 Alternative Airlines 支援 XRP 在內的上百種加密資產付款選項,並擁有與超過 600 家全球航空公司合作的通路。

高端市場領域也已展現變革跡象。美國豪華車經銷商 Post Oak Motor Cars 積極以 BTC 販售進口車,歐洲平台 BitCars 更專注營運加密貨幣專屬的稀有汽車市集。時尚產業中,Gucci 與 Ralph Lauren 等奢侈品牌亦在旗艦店小規模開放使用加密貨幣選購高階商品,象徵數位資產在品牌價值演繹上的新可能。

另一方面,在 B2B 市場中,瑞波幣於「國際支付」的高效特性吸引如 Mercury FX、Cuallix 等機構投入商業使用。BitPay、PayPal 與 NOWPayments 等支付系統供應商也持續改善穩定幣轉換功能,讓商戶可即時將加密資產兌換為法幣,有效降低匯率波動風險,進一步降低接受門檻。

同時,也有越來越多企業將比特幣與以太幣納入其財務資產配置。包括 BitMine、SharpLink Gaming、VivoPower 等企業,紛紛將其視為對抗通膨或參與加密資產市場成長的重要工具,策略性強化持倉比例。

評論:從支付情境到資本市場運用,比特幣、以太幣與瑞波幣等關鍵加密貨幣已實質滲透多項產業應用,走出原本的技術概念框架,進入經濟日常。隨著接受度與服務基礎日漸成熟,未來這類數位資產在全球金融秩序中的地位也將持續升溫。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主打文章

eToro 財報亮眼!第三季淨利飆升 48%、加密資產管理規模年增 76%

Rumble 收購 AI 公司 Northern Data,攜手 Tether 擴張加密科技佈局

Rumble 與 Tether 聯手以 7.67 億美元收購 Northern Data,擴展 AI 與區塊鏈整合戰略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